名人点评
历史学家一致认为《容斋随笔》与沈括的《梦溪笔谈》、王应麟的《困学纪闻》,是宋代三大最有学术价值的笔记。
明代河南巡按、监察御史李翰在弘治十一年说:洪迈聚天下之书而遍阅之,搜悉异闻,考核经史,捃拾典故,值言之最者必札之,遇事之奇者必摘之,虽诗词、文翰、历谶、卜医,钩纂不遗,从而评之。此书可以劝人为善,可以戒人为恶;可使人欣喜,可使人惊愕;可以增广见闻,可以澄清谬误;可以消除怀疑,明确事理;对于世俗教化颇有裨益。
《容斋随笔》是毛泽东一生中比较喜欢读的一部具有较高价值的笔记书。从许多资料看来,的确如此。1944年7月28日,毛泽东致函谢觉哉说:《容斋随笔》换一函送上。其珍爱此书以致影响及于重要干部如此。谢觉哉7月31日日记就有读《容斋随笔》大篇心得记载,此后9月20日、29日、30日,10月1日、4日等都有阅读与应用记载,从中可见《容斋随笔》为启迪思维参考工作之重要借助。
1959年10月30日,毛泽东出京巡视,指名要带的有限书籍中,就有《容斋随笔》。1972年毛泽东曾将此书送给他青年时代的朋友、湖南第一师范的同学周世钊。《容斋随笔》堪称毛泽东精神生活中的一位老朋友,也是见证毛泽东活到老,学到老诺言的一本书。
就在1976年8月26日毛泽东索要《容斋随笔》之后,他的病情开始恶化。即使如此,在9月8日,也就是毛泽东去世的前一天,还由别人为他代读《容斋随笔》37分钟,实践了活到老,学到老的诺言,而这部书也成为一代伟人毛泽东一生中所读的最后一部书。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子
- 左传
- 礼记
- 周礼
- 孝经
- 孟子
- 其他经学
- 大学
- 易传
- 大戴礼记
- 匡谬正俗
- 正史
- 汉书
- 后汉书
- 晋书
- 隋书
- 新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北史
- 梁书
- 北齐书
- 辽史
- 陈书
- 南齐书
- 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纪事本末
- 三朝北盟会编
- 杂史
- 五代新说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别史
- 传记
- 晏子春秋
- 明儒学案
- 高士传
- 越绝书
- 江南野史
- 地理
- 蛮书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读通鉴论
- 史通
- 传习录
- 儒家
- 增广贤文
- 荀子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幼学琼林
- 说苑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明夷待访录
- 中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素书
- 百战奇法
- 将苑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兵法二十四篇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投笔肤谈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管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折狱龟鉴
- 邓析子
- 医家
- 农家
- 齐民要术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三命通会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葬书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谱录
- 书目答问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百家姓
- 梦溪笔谈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人物志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老老恒言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避暑录话
- 类书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鬼神传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南游记
- 南北史演义
- 说唐全传
- 荡寇志
- 雷峰塔奇传
- 说岳全传
- 老残游记续集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幻中游
- 独异志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林公案
- 北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声律启蒙
- 释家
- 无量寿经
- 阴符经
- 列子
- 太玄经
- 悟真篇
- 文子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刘子
- 总集
- 昭明文选
- 别集
- 日知录
- 郁离子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