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五·杜延年杜钦
《前汉书》称:杜延年本大将军霍光吏,光持刑罚严,延年辅之以宽,论议持平,合和朝廷;杜钦在王凤幕府,救解冯野王、王尊之罪过,当世善政,多出于钦。予谓光以侯史吴之事,一朝杀九卿三人,延年不能谏。王章言王凤之过,天子感悟,欲退凤,钦令凤上疏谢罪。上不忍废风,凤欲遂退,钦说之而止。章死,众庶冤之,钦复说凤,以为:“天下不知章实有罪,而以为坐言事,宜因章事举直言极谏,使天下咸知主上圣明,不以言罪下。若此,则流言消释矣。”凤白行其策。夫新莽盗国。权舆于凤,凤且退而复止,皆钦之谋。若钦者,盖汉之贼也,而谓当世善政出其手,岂不缪哉?
班固《 汉书》 称:“杜延年本来是大将军霍光的属吏,霍光主持刑罚很严厉,杜廷年用宽仁态度来辅助他,定罪量刑务求公平,使整个朝廷和睦团结;杜钦是大将军王凤的幕僚,曾经拯救冯野王、王尊之,消释了他们的罪过,当时社会的好的施政措施,大多出自杜钦的筹划。我认为霍光根据侯史吴藏匿桑迁之事,一天就杀掉了位居九卿之列的大臣三人,可是杜延年并没能谏上。王章上言论王凤的罪过,天子受到感动有所省悟,想罢免王凤,杜钦叫王凤上疏谢罪。后因皇上又不忍心罢免,可王凤却仍想着借机引退,杜钦劝说他打消了这种念头。劝说王凤,以为:“天下之人不了解王章真有罪过,就认为他是由于上言国事的缘故,应该借着王章这件事提拔直言极谏之人,使天下人都知道君主至明,不因为陈述意见治臣下之罪。如果这样做了,那么流言就会消释了。”王凤把这些话告诉了皇上,按照他的计策行事。新朝的王莽窃国,是从王凤开始的,王凤将要引退却又中止了,都是杜钦在出谋划策。象杜钦这种人,就是汉朝的国贼,《 汉书》 却说当时天下善政是出自他的手,这难道不荒谬吗?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礼记
- 周礼
- 孝经
- 论语
- 尔雅
- 公羊传
- 其他经学
- 笠翁对韵
- 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匡谬正俗
- 史记
- 三国志
- 汉书
- 后汉书
- 宋史
- 晋书
- 新唐书
- 宋书
- 元史
- 周书
- 南史
- 北史
- 北齐书
- 辽史
- 陈书
- 明季南略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过江七事
- 杂史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九州春秋
- 别史
- 传记
- 列女传
- 英雄记
- 吴越春秋
- 江南野史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洛阳伽蓝记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政书
- 读通鉴论
- 史通
- 传习录
- 增广贤文
- 荀子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中论
- 素书
- 孙膑兵法
- 三略
- 将苑
- 吴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管子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农家
- 天工开物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难经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杂家
- 墨子
- 淮南子
- 梦溪笔谈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权谋残卷
- 金楼子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类书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世说新语
- 警世通言
- 太平广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东周列国志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酉阳杂俎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常言道
- 海上花列传
- 南游记
- 西汉演义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李公案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小五义
- 北史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薛丁山征西
- 释家
- 心经
- 五灯会元
- 中说
- 知言
- 道家
- 抱朴子
- 黄庭经
- 云笈七签
- 文子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昭明文选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日知录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诗人玉屑
- 词曲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