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五·张天觉为人
张天觉为人贤否,士大夫或不详知。方大观、政和间,时名甚著,多以忠直许之,盖其作相适承蔡京之后,京弄国为奸,天下共疾,小变其政,便足以致誉,饥者易为食,故蒙贤者之名,靖康初政,遂与司马公、范文正同被褒曲。予以其实考之,彼直奸人之雄尔。其外孙何麒作家传云:“为熙宁御史,则逐于熙宁;为元祐廷臣,则逐于元祐;为绍圣谏官,则逐于绍圣;为崇宁大臣,则逐于崇宁;为大观宰相,则逐于政和。”其迹是矣,而实不然。为御史时,以断狱失当,为密院所治,遂摭博州事以报之,三枢密皆乞去,故坐贬。为谏官时,首攻内侍陈衍以摇宣仁,至比之于吕、武;乞追夺司马公、吕申公赠谥,仆碑毁楼;论文潞公背负国恩,吕汲公动摇先烈;辩吕惠卿、蔡确无罪。后以交通颍昌富民盖渐故,又贬。元符末,除中书舍人,谢表历诋元祐诸贤,云:“当元祐之八九年,擢党人之二十辈。”及在相位,乃以郭天信交结而去耳。平生言行如此,而得美誉,则以蔡京不相能之故。然皆章子厚门下客,其始非不同也。京拜相之辞,天觉所作,是以得执政云。
张天觉(张商英,字天觉)为人贤良与否,士大夫们或许并不详细了解。在大观、政和年间,名望非常之高,多人称赞他忠直,因为他作宰相刚好在蔡京之后,蔡京操纵国政干尽坏事,天下之人都痛恨,只要稍微变更他的施政措施,就足以获取名誉,就象饥俄的人容易准备饮食,所以得到了贤者的名声,靖康初年政治局面稍变,从而和司马公(即司马光)、范文正一起受到朝廷的褒扬封典。我根据他的实际情况来考察他,他只不过是个奸险小人之特殊者罢了。他的外孙何麒为他所作的家传说:“熙宁年间作御史,就在熙宁年间被驱逐;元箱年间作廷臣,就在元祐年间被驱逐;绍圣年间作谏官,就在绍圣年间被驱逐;崇宁年间作大臣,就在崇宁年间被驱逐;大观年间作宰相,就在政和年间被驱逐。”他仕途的大致经过是这样的,可是他所以失意的实际原因却不是同权奸抗争使然。作御史的时候,因为判断刑狱不当,被枢密院追查,于是就检取博州(治所在聊城)的另一件事来报复追查他的人,诬陷人家也断狱不当,结果三位枢密院的主管官员都去乞求皇上允许他们离任,所以因此罪被贬官。作谏官的时候,首先攻击内侍陈衍,用以动摇宣仁皇太后的地位,甚至把她比成汉初的吕后和唐代的武则天;要求取消司马公(即司马光)、吕申公(吕公著,卒封申国公)的封赠谥号,把他们墓前的碑楼捣毁;定文潞公的罪是背负国恩,定吕汲公的罪为动摇先烈的地位;替奸佞小人吕惠卿、蔡确申辩,称其无罪。后来因为勾结颖昌府(治所在河南许昌)财主盖渐诬陷执政的缘故,又被贬官。元符末年,任命为中书舍人,在答谢皇上的章表中一一诬蔑元祐年间的各位贤臣,说:‘在元祐的八九年间,提拔了结党营私之徒二十余人。”等到他添居相位,竞然又是因为郭天信勾结被罢免。他平生言行如此之卑劣,却得到了美好的名誉,就因为和蔡京闹矛盾的缘故,然而他们都是章子厚(章撑字子厚)的门下客,其根本并非不同。蔡京答谢被任命为宰相的章表的文章,是天觉写的。因此得到蔡氏的援引才得以进入执政者的行列。
- 推荐作品:
- 史
- 集
- 十三经
- 左传
- 周礼
- 孟子
- 尔雅
- 谷梁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大学
- 易传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白虎通义
- 正史
- 史记
- 三国志
- 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新唐书
- 清史稿
- 宋书
- 新五代史
- 旧五代史
- 北史
- 北齐书
- 陈书
- 明季南略
- 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明季北略
- 过江七事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别史
- 传记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载记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徐霞客游记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吴船录
- 政书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史通
- 儒家
- 弟子规
- 孔子家语
- 说苑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吴子
- 司马法
- 兵法二十四篇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历代兵制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管子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齐民要术
- 氾胜之书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三命通会
- 渊海子平
- 葬书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焦氏易林
- 灵城精义
- 棋经十三篇
- 园冶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墨子
- 百家姓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论衡
- 名贤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公孙龙子
- 老老恒言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风俗演义
- 避暑录话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红楼梦
- 西厢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镜花缘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唐传奇
- 隋唐演义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古今谭概
- 狄公案
- 花月痕
- 北游记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南游记
- 夷坚志
- 女仙外史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后汉演义
- 大唐新语
- 南史演义
- 白牡丹
- 幻中游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唐摭言
- 薛仁贵征东
- 隋唐两朝志传
- 毛公案
- 释家
- 心经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僧伽吒经
- 道家
- 庄子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庭经
- 云笈七签
- 文始真经
- 刘子
- 总集
- 昭明文选
- 别集
- 曾国藩家书
- 呻吟语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龙川别志
- 随园诗话
- 诗人玉屑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长生殿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