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四·张文潜论诗
前辈议论,有出于率然不致思而于理近碍者。张文潜云:“《诗》三百篇,虽云妇人妇子小夫贱隶所为,要之非深于文章者不能作,如‘七月在野’至‘入我床下’,于七月已下,皆不道破,直至十月方言蟋蟀,非深于文章者能为之邪?”予谓三百篇固有所谓女妇小贱所为,若周公、召康公、穆公、卫武公、芮伯、凡伯、尹吉甫、仍叔、家父、苏公、宋襄公、秦康公、史克、公子奚斯,姓氏明见于大序,可一概论之乎?且七月在野,八月在字,九月在户,本自言农民出入之时耳,郑康成始并入下句,皆指为蟋蟀,正已不然,今直称此五句为深于文章者,岂其余不能过此乎?以是论《诗》,隘矣。
前辈的议论,也有出于粗疏,思考不周密而情理不通的。张文潜说:“《 诗经》 三百篇,虽说是妇人、女子、小夫、贱隶所作,总之除非对文章精通的人写不了来,如‘七月在野’至‘入我床下’,以七月以下,都不说破,直到十月才说出蟋蟀,不是对文宣精通练达的人,能作出这样的诗句吗?”我以为三百篇中当然有所谓妇人、女子,小夫、贱隶所作的,至于周公、召康公、穆公、卫武公、芮伯、凡伯、尹吉甫、仍叔、家父、苏公、宋襄公、秦康公、史克、公子奚斯,姓氏分明出现在《 毛诗? 关难》 的大序之中,能一概而论吗?再说‘七月在野,八月在字,九月在户”,本当是说农民出入的季节而已,到郑康成才合并入下句,全都是指蟋蟀而言,正已然是错了,如今特意称赞这五句是精通文章之道的,难道其它就没有超过这五句的吗?以此议论《诗经》 ,未免太偏狭了。
- 推荐作品:
- 史
- 集
- 尚书
- 仪礼
- 孝经
- 论语
- 孟子
- 易经
- 易传
- 子夏易传
- 白虎通义
- 三国志
- 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晋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隋书
- 宋书
- 元史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北史
- 金史
- 陈书
- 编年史
- 续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纪事本末
- 靖康传信录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明儒学案
- 高士传
- 载记
- 吴越春秋
- 江南野史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蛮书
- 都城纪胜
- 庐山记
- 史评
- 荀子
- 围炉夜话
- 国语
- 说苑
- 盐铁论
- 中论
- 北溪字义
- 六韬
- 吴子
- 尉缭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虎钤经
- 管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折狱龟鉴
- 农家
- 天工开物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伤寒论
- 金匮要略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饮膳正要
- 温病条辨
- 术数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谱录
- 杂家
- 鬼谷子
- 吕氏春秋
- 百家姓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西京杂记
- 类书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小说家
- 聊斋志异
- 警世通言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隋唐演义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狄公案
- 雍正剑侠图
- 北游记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杨家将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儿女英雄传
- 前汉演义
- 岭表录异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南史演义
- 小五义
- 白牡丹
- 独异志
- 开辟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释家
- 心经
- 五灯会元
- 中说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子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刘子
- 诗文评
- 总集
- 别集
- 冰鉴
- 曾国藩家书
- 呻吟语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词源
- 诗人玉屑
- 词曲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