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四·蹇解之险
《蹇》卦《艮》下《坎》上,见险而止,故诸爻皆有蹇难之辞。独六二重言蹇蹇,说者以为六二与九五为正应,如臣之事君,当以身任国家之责,虽蹇之又蹇,亦匪躬以济之,此解释文义之旨也。若寻绎爻画,则有说焉,盖外卦一《坎》,诸爻所同,而自六二推之,上承九三、六四,又为《坎》体,是一卦之中已有二《坎》也,故重言之。《解》卦《坎》下《震》上,动而免乎险矣。六三将出险,乃有负乘致寇之咎,岂非上承九四、六五又为《坎》乎?《坎》为舆为盗,既获出险而复蹈焉,宜其可丑而致戎也,是皆中爻之义云。
《蹇》卦乃是《艮》下《坎》上,见险而止,所以各爻都有蹇难之辞。唯独六二爻说两次“蹇”,解卦的人认为六二爻与九五爻为正应,如臣子侍奉君主,当亲身肩负国家重任,即使难之又难,也应当全力以赴,鞠躬尽瘁,这是解释卦辞的主旨。如果推演爻象,就有另外一种解释,外(上卦)为一个《坎》卦,各爻所同,而从六二向上推,上承九三爻、六四爻,又力《坎》笋,这即是一卦之中有两个坎卦,于是说两个“奏”。《解》卦乃《坎》下《震》上,只要动就可免于险。六三爻表示将脱离脸境,又会有外来之“寇”袭击的凶象,此爻上承九四、六五二爻,难道不又是一个《坎》卦吗?《坎》表示“舆”,表示“盗”,即将脱险又陷于险,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又出现新的外患也没什么奇怪,这都是中爻所表现出的含义。
- 推荐作品:
- 史
- 集
- 礼记
- 论语
- 易经
- 大学
- 笠翁对韵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正史
- 三国志
- 宋史
- 晋书
- 清史稿
- 隋书
- 宋书
- 元史
- 梁书
- 北齐书
- 辽史
- 南齐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杂史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九州春秋
- 传记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十六国春秋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徐霞客游记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蛮书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读通鉴论
- 史通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荀子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孔子家语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潜夫论
- 中论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六韬
- 百战奇法
- 将苑
- 尉缭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李卫公问对
- 练兵实纪
- 投笔肤谈
- 韩非子
- 法家
- 扬子法言
- 农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神相全编
- 渊海子平
- 葬书
- 神峰通考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月波洞中记
- 艺术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谱录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夜航船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权谋残卷
- 清代名人轶事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池北偶谈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类书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太平广记
- 封神演义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隋唐演义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古今谭概
- 狄公案
- 十二楼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杨家将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儿女英雄传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大唐新语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白牡丹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开辟演义
- 两晋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释家
- 心经
- 五灯会元
- 中说
- 僧伽吒经
- 老子
- 阴符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子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尹文子
- 诗文评
- 总集
- 浮生六记
- 幽梦影
- 日知录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训蒙骈句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