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汉丞相
汉丞相或终于位,或免就国,或免为庶人,或致仕,或以罪死,其复召用者,但为光禄大夫或特进,优游散秩,未尝有除他官者也。御史大夫则间为九卿、将军。至东汉则大不然。始于光武时,王梁罢大司空而为中郎将,其后三公去位,辄复为大夫、列卿。如崔烈历司徒、太尉之后,乃为城门校尉,其体貌大臣之礼亦衰矣。
汉代的宰相,有的在任职期间去世,有的免职回到封地,有的被免职成为平民,有的辞官退位,有的因犯罪而死,其中又被召用的,只是赐以光禄大夫或特进,都是悠闲自由没有固定职守的,没有授予其他官职的人。御史大夫是有的做了九卿、将军,到东汉就不大一样了。开始在汉光武帝时,王梁罢免大司空后做了中郎将,这以后太尉、司徒、司空(合称三公)离位,则又可当大夫、列卿。例如崔烈历任司徒、大尉以后,仍然当了城门校尉,那种优待大臣的礼节也衰微了。
- 推荐作品:
- 史
- 子
- 集
- 诗经
- 尚书
- 左传
- 周礼
- 仪礼
- 论语
- 公羊传
- 易经
- 大学
- 笠翁对韵
- 易传
- 文昌孝经
- 史记
- 三国志
- 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晋书
- 宋书
- 新五代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南史
- 金史
- 北齐书
- 辽史
- 南齐书
- 明季南略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杂史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别史
- 传记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越绝书
- 江南野史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华阳国志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政书
- 通典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史通
- 菜根谭
- 三字经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幼学琼林
- 国语
- 说苑
- 帝范
- 潜夫论
- 中论
- 素书
- 百战奇法
- 司马法
- 乾坤大略
- 历代兵制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管子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棠阴比事
- 医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北山酒经
- 伤寒论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四圣心源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葬书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园冶
- 谱录
- 茶经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智囊全集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颜氏家训
- 论衡
- 陶庵梦忆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尚书正义
- 避暑录话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镜花缘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官场现形记
- 隋唐演义
- 东游记
- 三侠五义
- 古今谭概
- 狄公案
- 雍正剑侠图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何典
- 夷坚志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说唐全传
- 雷峰塔奇传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白牡丹
- 幻中游
- 独异志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心经
- 知言
- 道家
- 列子
- 黄帝四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刘子
- 诗文评
- 古文观止
- 别集
- 呻吟语
- 日知录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沧浪诗话
- 词曲
- 闲情偶寄
- 长生殿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