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鲁昭公
春秋之世,列国之君失守社稷,其国皆即日改立君,无虚位以俟者。惟鲁昭公为季孙意如所逐而也于齐,又适晋,凡八年乃没。意如在国摄事主祭,岁具从者之衣履而归之于乾侯。公薨之明年,丧还故国,然后其弟公子宋始即位,他国无此比也。岂非鲁秉周礼,虽不幸逐君,犹存厥位,而不敢绝之乎?其后哀公孙于越,《左传》终于是年,不知悼公以何时立也。
春秋时代,各诸侯国的国君一旦失去了王位,这个国家马上就另立新君,没有把王位空在那里等人。唯独鲁昭公是例外,他被擅权的季孙意如驱逐后,先逃亡齐国,又到晋国,流亡了八年才死去。这八年间季孙意如在国内总揽大权,主持祭祀,并且每年都把参加祭祀的人的衣物交给乾侯。鲁昭公死后第二年,灵柩又回到了鲁国,然后他的弟弟公子宋才开始登上王位,这在别的国家没有的事。这大概是因为鲁国坚持了周朝的礼仪,即使国君不幸被驱逐了,他的国君的位置仍然存在,没人敢使之中断吧!后来鲁哀公也逃亡到了越国,但是《 左传》 记事到这时为止,此后鲁悼公究竞何时继承了哀公的王位,也就不知道了。
- 推荐作品:
- 经
- 子
- 集
- 诗经
- 尚书
- 左传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孝经
- 谷梁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中庸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晋书
- 新唐书
- 清史稿
- 宋书
- 元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南史
- 辽史
- 南齐书
- 编年史
- 续资治通鉴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松漠纪闻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顺宗实录
- 别史
- 平宋录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英雄记
- 载记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地理
- 东京梦华录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政书
- 通典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史通
- 菜根谭
- 三字经
- 荀子
- 小窗幽记
- 孔子家语
- 盐铁论
- 帝范
- 潜夫论
- 北溪字义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历代兵制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韩非子
- 法家
- 管子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九章算术
- 神峰通考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园冶
- 书目答问
- 杂家
- 鬼谷子
- 吕氏春秋
- 百家姓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朱子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南越笔记
- 尚书正义
- 齐东野语
- 类书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宣室志
- 世说新语
- 三国演义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东周列国志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狄公案
- 十二楼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杨家将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女仙外史
- 儿女英雄传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白牡丹
- 幻中游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海国春秋
- 两晋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五灯会元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庄子
- 阴符经
- 列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太玄经
- 悟真篇
- 文子
- 文始真经
- 亢仓子
- 刘子
- 总集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浮生六记
- 呻吟语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诗人玉屑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