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征类·卷四
◎纪文达前生
世传名人前因,皆星、精、僧,此说殆不尽虚。相传纪文达公,为火精转世。此精女身也,自后五代时即有之,每出,则见火光中一赤身女子,群击铜器逐之。一日复出,则入纪家,家人争逐,则见其径入内室。正哗然间,内报小公子生矣。公生时,耳上有穿痕,至老犹宛然如曾施钳镊者;足甚白而尖,又若曾缠帛者,故公不能着皂靴。公常脱袜示人,不之讳也。又言公为猴精,盖以公在家,几案上必罗列榛、栗、梨、枣之属,随手攫食,时不住口,又性喜动,在家无事,不肯坐片时也。又传公为蟒精,以近宅地中有大蟒,自公生后,蟒即不见。说甚不一。少时夜坐暗室,两目如电光,不烛而能见物,比知识渐开,光即敛矣。或谓光女子即蟒精也,以公耳足验之,传为女精者,其事或然。惟公平生不谷食,面或偶尔食之,米则未曾上口也。饮时只猪肉一盘、熬茶一壶耳。宴客肴馔亦精洁,主人惟举箸而已。英煦斋先生尝见其仆奉火肉一器,约三斤许,公旋话旋啖,须臾而尽,则饭事毕矣。《能松庐诗话》云:“西溟不食豕,纪文达不食鸭,自言虽良庖为之,亦觉腥秽不下咽。”且赋诗云:“灵均滋芳草,乃不及梅树。海棠倾国姿,杜陵不一赋。”
以梅花、海棠为比,虽不食鸭,而鸭之幸固已多矣。《芝音阁杂记》云:“公善吃烟,其烟枪甚巨,烟锅又绝大,能装烟三四两。每装一次,可自家至圆明园,吸之不尽也。都中人称为纪大锅。一日失去烟枪,公曰:‘无虑,但日至东小市,觅之自得。’次日,果以微值购还。盖此物他人得之无用,又京中无第二枝,易于物色也。”
◎刘文清前生
诸城刘文清公,亦由精灵转世。其归道山之岁,值十二月封篆之期,公坐内阁堂上,座后有一白猫,体态甚伟。当公未至时,固无猫也,此物自何来,人亦不知。堂上中书供事等群见之,而未敢言。及公退,猫亦遂不见。二十四日公卒,或谓猫即狐也,公将卒而神出见,然则此狐为公前身矣。
◎秦簪园祈梦
嘉定秦簪园殿撰为秀才时,曾入韦苏州祠祈梦,终夜目不交睫。天明而起,解头上似有一物,以手摸之,乃大蜈蚣,为其一夹,痛不可忍。隔十年后中状元,始悟“头上一甲”耳。梦神之巧如此。
◎三虎
蒙古松相国筠,能以一笔书大虎字,悬之可辟邪魅,求得者珍逾琳璧,公亦不轻书也。后公疾已绵忄,家人环榻啜泣,而气终未绝,急张目曰:“迎我者仪从已至,吾室有三虎,惧不敢入,亟为我去之。”家人不解虎为何物,检其簏,得公所书虎字,凡三纸,因移置别室。视之已化去矣。
◎朱中丞
江阴朱中丞勋,以佐贰起家,官至陕西巡抚,赏戴花翎。先是中丞诞生时,适有老僧在门首化斋,告其家曰:“闻即刻恭喜,生一相公,此儿将来当大贵。六十年后,或可于长安相遇也。”道光初年,朱正在陕西,偶有差役,以事入峨嵋,遇此僧,僧曰:“有一书,烦为我寄朱大人,我尚知其诞生时也。”差回省城,不敢投,禀之长安令,启其书,无他语。令为转呈,但言今年某月某日,当束装北上。果于是日得旨,召入京师,以四品京堂用。
◎严侍郎
归安严侍郎我斯,尝梦至一山僧舍中,见座师及房师、诸同年俱僧服,讶之,诸公曰:“宁忘却此地耶?”因问山何名,僧曰:“崧山。”忽悟曾晒鞋于阶,视之尚未燥,寻寤。数日卒,口占偈云:“误落人间七十年,今朝重返旧林泉。崧山道侣来相访,笑指黄花白雀前。”见《尺五堂诗删》、《旷园杂志》等书。
按侍郎号存庵,少时尝馆仪凤桥畔。一夕天未明,闻桥上洒扫声,一人问何等神过,而除道特虔,扫者曰:“明日五更,八仙经此。”侍郎窃志之。次晚人定后,潜至桥上伺之。时方秋杪,皓月在天,照桥石如烂银,人声寂然,凉露侵袂。久之,不觉困倦,倚桥栏假寐。恍惚闻人语,急张目,则丐者成群而过,状貌秽陋,醉态可憎,最后一人,跛足荷担,若缝皮匠。侍郎暗数适八人,急趋迎之,七人者趋已远,惟跛丐蹒跚不前。公抱其足,跪求指迷,跛者曰:“我缝皮不能自给,特从群丐博一醉,何所见而仙我?”
先生嬲不已,跛者乃启担后桶示之,窥之则汪洋如海,巨浪蹴天,鱼龙出没。正错愕间,跛者举担力推曰:“真严牛也。”而人与担俱杳矣。康熙甲辰,侍郎廷对第一,由翰林院荐升少宗伯。一日,圣祖召对良久,侍郎体素魁伟,拜起独艰。上命内侍掖之,笑曰:“真严牛也。”公悟仙语,遂乞骸骨,时年五十九。在籍食禄俸十余年而卒。
- 推荐作品:
- 史
- 子
- 十三经
- 尚书
- 周礼
- 仪礼
- 孟子
- 中庸
- 大学
- 笠翁对韵
- 易传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正史
- 三国志
- 后汉书
- 宋史
- 晋书
- 新唐书
- 隋书
- 宋书
- 元史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北史
- 梁书
- 辽史
- 陈书
- 逸周书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明季北略
- 杂史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九州春秋
- 别史
- 传记
- 列女传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蛮书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通典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荀子
- 小窗幽记
- 幼学琼林
- 说苑
- 盐铁论
- 潜夫论
- 北溪字义
- 三十六计
- 素书
- 百战奇法
- 将苑
- 尉缭子
- 司马法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历代兵制
- 何博士备论
- 韩非子
- 商君书
- 医家
- 农家
- 天工开物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伤寒论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肘后备急方
- 医学源流论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滴天髓阐微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月波洞中记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谱录
- 茶经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杂家
- 千字文
- 淮南子
- 格言联璧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论衡
- 陶庵梦忆
- 龙文鞭影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风俗演义
- 太平御览
- 山海经
- 三国演义
- 搜神记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新齐谐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十二楼
- 花月痕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三遂平妖传
- 何典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女仙外史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小五义
- 白牡丹
- 独异志
- 薛刚反唐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海国春秋
- 薛仁贵征东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了凡四训
- 中说
- 僧宝传
- 道家
- 庄子
- 阴符经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太玄经
- 诗文评
- 总集
- 别集
- 幽梦影
- 呻吟语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伯牙琴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诗人玉屑
- 闲情偶寄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