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类·卷十三
◎潘文恭铭砚
潘文恭公初入翰林,以歙砚求铭于纪文达公,公为之铭:“棱棱有骨作作芒,取墨则利颖亦伤,繄包孝肃岂不刚,我思韩范富欧阳。”按文恭少年,浑涵端重,文达正当以风骨勖之,何反虑其过刚?殊不可解。
◎曾文正铭词结句
曾文正公尝谓吴树敏、郭嵩焘曰:“我身后碑铭,必属两君共任捃饰,铭词结句吾自有之,曰:不信书,信气运。公之言,告万世。”又谓王闿运曰:“中兴功业,吾已幸之;文学之事,未有所属,敬以托君。”临终,又诫其子曰:“吾学未成,诗文但存示子孙,慎勿刊刻传送。”豪杰多讳言数,勋臣每耻无文,而公言如此,可想见其胸中浩落矣。
◎彭侍郎诗
彭侍郎玉麟,丰功伟业,照耀寰区,而其吐属之名隽,有非他人所及者。《宿莫愁湖上》诗曰:“石涧泉声瀑布流,万竿修竹拥僧楼。我来睡入云窝里,晓起推窗白满头。”又题也园来雨楼联云:“把酒谩谈三代事,推窗好纳六朝山;隔岸莺啼春树绿,卷帘鱼唼落花红。”抑何风流旖旎乃尔也。
◎江忠愍旅舍题壁
定海蓝少府居中,有《旅舍题壁诗录》数册、皆记历年南北往来所见也。中有七律一章云:“劳生无计了情缘,踏遍红泥意黯然。万里关河鱼腹纸,五更风雪马头鞭。浪游燕市悲前事,小别章台感隔年。寂寂晓风残月里,选词谁唱柳屯田。”后署“苍江懒樵草,丁未二月十八日识。”蓝君原注:“懒樵,新宁人,名忠源,姓江。”又注,书法极为苍秀。按江公以拔贡举孝廉,起家教职,作宰浙西,调起军营,带勇剿寇。南昌被围时,已官廉访,助守尤力。旋擢安徽巡抚,殉难庐州,赐谥忠愍。迹公生平,英风伟节,远媲张、许。雕虫小技固不足言,乃诗笔之工又如此,贤者洵不可测也。蓝君所录缘字韵七律凡数章,首唱者书贯城县谷疃集刘姓旅店,次河津吏韵,忠愍殆因计偕过此和题欤?又公在江西守城时,有感事一首云:“东望三城久未改,又闻鼙鼓入中州。孤城保障吾何敢,大局艰难剧可忧。前席每思廉李将,中兴谁是岳韩俦。时危多病宁天意,差幸甘霖兆有秋。”原注:“时方望雨。”
此诗忠爱之忱,溢于言表,气格自胜题壁作。张雎阳围城闻笛之咏,卢建斗军中七夕之篇,遥遥千古,堪以鼎峙。名臣遗著,不可多得,谨录以资咏叹焉。
◎王闿运思归引
湘潭王闿运,少负异才,为文章甚似司马迁。能以己意贯串,开合变化不蹈痕蹊,自然成法,侯魏弗如也。往来公卿间,多欲罗之者。闿运超逸,不乐仕进,尝游燕赵,将赴春闱,至清苑矣,意忽不乐,遂改辕归,作《思归引》,其序曰:
“同治三年冬,余从淮沂,将游于燕赵,过桃园之镇,重访石崇旧河。朔风飞雪,ㄊ焉而叹,停车徘徊,感念伊人,咏其思归之篇,悲所志之不遂,重寻自叙,喟然而悟。夫以五十之年,居九列之尊,据河阳之园,有绿珠之丽,加以迈俗之志,身在乱朝,有一于此犹不可免,况其骄侈陵轹,多藏以厚亡乎!余少小钝弱,既冠始学,初览经史,未及该贯,而长沙有山寇之围,自此兵连,奄逾一纪,弛遁军间,稍习时事。当世名公卿,谬以文词相许,姓名达于六州,颇妄自矜伐,喜谈远略,视今封疆大臣,窃谓过之。值圣朝辟门求贤,开荐举之路,白衣而登大僚盖数十人。余周旋其间,年望相等,虽不必至督抚,其次亦差得之矣。游半天下,未尝困厄,然皆无一岁之留,望望而辄去,虑一牵絓为智者笑也。夫贤才有益于天下,天下诚有赖于贤者。非惟大名之不终,亦思虑之伤神也。是以孔子晚年,不梦周公;庄生论人,谓之不祥。且以七尺之身,乘百年之运,自奋于天地之内,董京所以颦蹙而去之者也。猥以孤茕之躯,无侍奉之祜,昊天隆格,慈德无报。然今年始过壮,未敢降志,稍闻古训,得其微义,凡有文章,一见通解。室有贤妇,高莱妻之节;女喜篆文,能写六经;大儿九龄,以《尔雅》解诂,往往合谊;小者六岁,识字形偏旁;有妾颇弹琵琶,能和箫笛;得屋三椽,弦诵其中,诚足以无闷矣。夫巢由不买山而隐,伯夷不树粟而食,吾生也有涯,而所待者难期。余尝游朱门,窥要津,亲见祸福之来、贵贱之情多矣,亦何取车登其阶,然后悔悟乎?昔人有言‘贫贱常思富贵’,尚子又云:‘贵不如贱,富不如贫。’若以物论之,齐化成亏之心,犹为蔽也。凡名皆假设,实亦终化,倘非善安其生,则出处之道殊矣。归欤!归欤!将居于山水之间,理未达之业,出则以林树风月为事,入则有文史之娱,夫读妇织,以率诸子。何必金谷为别业,乃后肥遁哉!既息骖于清苑,闲居无营,因作诗一篇,以明所怀,悼石生之空言,故仍题曰《思归引》云尔。”其诗曰:“思归引,悲朔方,长风驱霜雁南翔。眷伦匹,怀江湘,假余翼,谁谓河无梁。天地横,万鳞骧,群鱼煦沫劳相望。人生年,乐无方,何为多患自忧戕。盛名来,先受庆,欢娱未毕生旁皇。游天衢,归故乡,思古贤人心泰康。洞房云阁临朝阳,左图书,右姬姜,鸣琴音,金石锵,挹芬华,味元庄。”
◎王闿运挽张文襄联
南皮晚年极疲苶,论者谓其有意避事,或亦有之。盖其阅历既深,觉无一人可靠,无一事可办,遂愤愤流于消极,亦理势然也。没后,南北士林多悼惜,挽章极多,惟湘潭王湘绮先生一联云:“老臣白发,痛矣骑箕,整顿乾坤事粗了;满眼苍生,凄然流涕,徘徊门馆我如何。”言之凄然,有余恸焉。
- 推荐作品:
- 集
- 十三经
- 左传
- 孝经
- 孟子
- 尔雅
- 谷梁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大学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正史
- 史记
- 汉书
- 后汉书
- 明史
- 晋书
- 新唐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隋书
- 宋书
- 元史
- 周书
- 南史
- 北史
- 北齐书
- 陈书
- 南齐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纪事本末
- 杂史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顺宗实录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载记
- 江南野史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大唐西域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政书
- 读通鉴论
- 史通
- 儒家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盐铁论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北溪字义
- 素书
- 六韬
- 吴子
- 尉缭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武经总要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法家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北山酒经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千金方
- 濒湖脉学
- 针灸大成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三命通会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九章算术
- 疑龙经
- 焦氏易林
- 月波洞中记
- 棋经十三篇
- 茶经
- 杂家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夜航船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南越笔记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避暑录话
- 类书
- 太平御览
- 宣室志
- 水浒传
- 红楼梦
- 警世通言
- 醒世恒言
- 太平广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镜花缘
- 剪灯新话
- 绿野仙踪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唐传奇
- 子不语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鬼神传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南游记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荡寇志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老残游记续集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幻中游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释家
- 心经
- 了凡四训
- 中说
- 知言
- 僧宝传
- 老子
- 黄庭经
- 悟真篇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刘子
- 总集
- 冰鉴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郁离子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词曲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长生殿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