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评价
作品赏析
由汪啸尹纂辑、孙谦益参注的《千字文释义》将《千字文》分为四个部分,他们称之为四章。
从第一句天地玄黄开始,至第三十六句赖及万方为第一部分;
从第三十七句盖此身发开始,至第一百零二句好爵自縻为第二部分;
自第一百零三句都邑华夏起,至第一百六十二句岩岫杳冥为第三部分;
自第一百六十三句治本于农起,至第二百四十八句愚蒙等诮为第四部分。
最后还有两句谓语助者,焉哉乎也,没有特别含义,将其单列出来。
《千字文》第一部分从天地开辟讲起。有了天地,就有了日月、星辰、云雨、霜雾和四时寒暑的变化;也就有了孕生于大地的金玉、铁器、珍宝、果品、菜蔬,以及江河湖海,飞鸟游鱼;天地之间也就出现了人和时代的变迁。在此,《千字文》讲述了人类的早期历史和商汤、周武王时盛世的表现,即文中所说的坐朝问道,垂拱平章。爱育黎首,臣伏戎羌。遐迩一体,率宾归王。鸣凤在树,白驹食场。化被草木,赖及万方。
《千字文》的第二部分重在讲述人的修养标准和原则,也就是修身工夫。指出人要孝亲,珍惜父母传给的身体,恭惟鞠养,岂敢毁伤,做人要知过必改,讲信用,保持纯真本色,树立良好的形象和信誉,信使可覆,器欲难量。墨悲丝染,诗赞羔羊及以下四句讲的就是这个意思。接着文中对忠、孝和人的言谈举止、交友、保真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阐述。
《千字文》的第三部分讲述与统治有关的各方面问题。此章首言京城形胜,极力描绘都邑的壮丽,宫殿盘郁,楼观飞惊。京城之中汇集了丰富的典籍和大批的英才,既集坟典,亦聚群英,这是第三部分的第二层意思,重在叙述上层社会的豪华生活和他们的文治武功。这部分最后描述了国家疆域的广阔和风景的秀美:九州禹迹,百郡秦并……旷远绵邈,岩岫杳冥。
《千字文》第四部分主要描述恬淡的田园生活,赞美了那些甘于寂寞、不为名利羁绊的人们,对民间温馨的人情向往之至。汪啸尹、孙谦益的《千字文释义》认为这部分是讲君子治家处身之道,其观点有一定道理,但显得牵强,所以不加采用。
《千字文》在内容上熔各种知识于一炉,并通篇贯穿以统一的思想,脉络清晰,语言洗练。它的长处后来为《三字经》所吸取。
名人评价
明代古文大家王世贞称此书为绝妙文章。
清之褚人获赞其局于有限之字而能条理贯穿,毫无舛错,如舞霓裳于寸木,抽长绪于乱丝。
胡适说他从五岁时就念过天地玄黄,宇宙洪荒两句话,当了十年大学教授以后,还是不理解以上两句话的意思。
顾炎武说:读者苦《三苍》之难,便《千文》之易,于是至今为小学家恒用之书。
章太炎曾说《三字经》与《千字文》比较,有两个不足,即字有重复、辞无藻采。《千字文》在文采上独领蒙学读物风骚,堪称训蒙长诗。
版本变化
最初版本的《千字文》每4字一句,共250句,一千个字。曾有文人试图加以修改,如宋人吴枋、明人郎瑛等。中国大陆实行简化字和归并异体字后,其简体中文版本剩下九百九十余个相异汉字。如下列字被合并:
发、髪并为发
巨、钜并为巨
昆、昆并为昆
戚、戚并为戚
云、云并为云
并、竝并为并
絜、洁并为洁
另:一为壹
其余全无重复。
- 推荐作品:
- 十三经
- 尚书
- 左传
- 周礼
- 仪礼
- 孝经
- 孟子
- 公羊传
- 易经
- 中庸
- 大学
- 笠翁对韵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正史
- 三国志
- 明史
- 宋史
- 晋书
- 新唐书
- 旧唐书
- 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旧五代史
- 北史
- 金史
- 北齐书
- 南齐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过江七事
- 杂史
- 五代新说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顺宗实录
- 别史
- 十七史百将传
- 载记
- 越绝书
- 东京梦华录
- 洛阳伽蓝记
- 华阳国志
- 都城纪胜
- 庐山记
- 政书
- 通典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史通
- 菜根谭
- 荀子
- 小窗幽记
- 说苑
- 春秋繁露
- 中论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素书
- 百战奇法
- 将苑
- 吴子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法家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折狱龟鉴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术数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天玉经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艺舟双楫
- 茶经
- 杂家
- 墨子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论衡
- 名贤集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风俗演义
- 避暑录话
- 太平御览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红楼梦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博物志
- 镜花缘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酉阳杂俎
- 子不语
- 东游记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常言道
- 海上花列传
- 杨家将
- 绣云阁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荡寇志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小五义
- 幻中游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林公案
- 北史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毛公案
- 释家
- 心经
- 了凡四训
- 五灯会元
- 庄子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庭经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文始真经
- 总集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别集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词曲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