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信息
从先秦至清代现存的兵书共有二千一百五十余部,其中以兵法和兵略两类最受世人注重。兵法类阐述用兵理论,以理论水平见长;兵略类记述用兵史实,以切合实用见长。兵略类中,专门辑录一书或多书而按照时间先后编年的如陈禹谟《左氏兵略》、胡林翼《读史兵略》都已为人熟知,但按照某一指导思想辑录的用兵谋略虽有一些,却不多见,《乾坤大略》则是其中的一种。谈兵与谈略有很大不同。前者千端百计而变化无穷,后者则仅出数端即可明见端倪,,甚至胜负立判。
朱熹《朱子语类》在评论张良时说:子房皆老氏之学,如峣关之战,与秦将连和了,忽乘其懈击之。鸿沟之约,与项羽讲和了,忽回军杀之。这个便是他柔弱之发处,可畏可畏!他计策不须多,只消两三次如此,高祖之业成矣。同样,诸葛亮的《隆中策》其实也只有西和诸戎,南抚夷越,东连孙权,北伐曹操数策,却是蜀国始终贯彻的方针。古代兵家运筹,一向只画上中下三策,虽只两三端,一经运作,天下得失立见。不过当时虽是如此,对于需要借鉴的后人来说,,两三策毕竟太过简易。
《乾坤大略》共十卷,将天下成败剖析为十事,也就是十大端、十大方略。十大方略不仅互不重复,最重要的是它们还各有先后次序,必须依次而行,不可以超前,不可以打乱,不可以增减,不可以颠倒。这十大方略是:一、兵起先知所向;二、兵进必有奇道;三、初战决战为上;四、决胜在于出奇;五、略地莫过招降;六、攻取必于要害;七、据守必审形胜;八、立国在有规模;九、兵聚必资屯田;十、克敌在勿欲速。十大方略不是可以更番尝试的十样招式,,而是保举王业自始至终克成其功的一盘完整的棋局。就此一点而言,此书确实具有不同于一般兵书的特殊价值。
- 推荐作品:
- 经
- 子
- 集
- 十三经
- 诗经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孝经
- 论语
- 孟子
- 公羊传
- 谷梁传
- 易经
- 中庸
- 易传
- 白虎通义
- 史记
- 后汉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隋书
- 元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金史
- 北齐书
- 陈书
- 南齐书
- 逸周书
- 续资治通鉴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三朝北盟会编
- 杂史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顺宗实录
- 列女传
- 十七史百将传
- 十六国春秋
- 英雄记
- 载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徐霞客游记
- 东京梦华录
- 岭外代答
- 通典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史通
- 传习录
- 儒家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弟子规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孔子家语
- 说苑
- 盐铁论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潜夫论
- 中论
- 北溪字义
- 素书
- 六韬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吴子
- 尉缭子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法家
- 管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医家
- 农家
- 本草纲目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洗冤集录
- 肘后备急方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葬书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疑龙经
- 月波洞中记
- 艺术
- 古画品录
- 园冶
- 谱录
- 随园食单
- 杂家
- 千字文
- 墨子
- 百家姓
- 梦溪笔谈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名贤集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齐东野语
- 搜神后记
- 小说家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搜神记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幽明录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唐传奇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孽海花
- 鬼神传
- 狄公案
- 花月痕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南游记
- 夷坚志
- 杨家将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白牡丹
- 薛刚反唐
- 开辟演义
- 海国春秋
- 薛仁贵征东
- 毛公案
- 无量寿经
- 知言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道家
- 老子
- 列子
- 太玄经
- 悟真篇
- 文子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尹文子
- 刘子
- 诗文评
- 总集
- 古文观止
- 冰鉴
- 呻吟语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诗人玉屑
- 词曲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