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脏方·秘涩第六
(论一首 方四十四首 灸法十五首)
论曰∶有人因时疾,瘥后得闭涩不通,遂致夭命,大不可轻之,所以备述,虽非死病,凡人不明药饵者,拱手待毙,深可痛哉,单复诸方以虞仓猝耳。凡大便不通,皆用滑腻之物及冷水以通之也。凡候面黄者,即知大便难。
麻子仁丸
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坚,其脾为约,脾约者,其人大便坚,小便利而不渴也。
麻子仁(二升) 枳实 芍药(各八两) 杏仁(一升) 大黄(一斤) 浓朴(一尺)
上六味为末,蜜丸如梧子大,饮服五丸,日三,渐加至十丸,(《肘后》、《外台》无杏仁)。
治关格大便不通方∶
芒硝 乌梅 桑白皮(各五两) 芍药 杏仁(各四两) 麻仁(三两) 大黄(八两)
上七味 咀,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三服。(一本无乌梅加枳实,干地黄各二两。
治大便闭涩不通神方∶
猪羊胆不拘,以筒灌三合许,令深入即出矣。不尽须臾更灌。
一方加冬葵子汁和之亦妙。
又方 椒豉汤五升,加猪膏三合灌之佳。临时不下即用之。
又方 白蜜煎成如人指大,深纳谷道佳。又无灰浓酒半升,盐三钱匕,炼如上法。
三黄汤
治下焦热结不得大便方。
大黄(三两) 黄芩(三两) 甘草(一两) 栀子(二十枚)
右四味 咀,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八合,分三服。若大闭,加芒硝二两。
五柔丸
治肠腑闭塞及虚损不足,饮食不生肌肤,三焦不调营卫不和方。
大黄(一升,蒸三斗米下) 前胡(三两) 半夏 肉苁蓉 芍药 茯苓 当归 葶苈 细辛(各一两)
上九味为末,蜜和合捣万杵,为丸如梧子大,食后服十五丸,后稍增之,日再。(崔氏云,令人喜饭消谷益气。有忧者,加松实, 闾子各半两,服之缓中不如意,便服之,又加黄芩一两)。
大五柔丸
主脏气不调,大便难通,和营卫,利九窍消谷益气方
大黄 苁蓉 芍药 葶苈 枳实 甘草 黄芩 牛膝(各二两) 桃仁(一百枚) 杏仁(四十枚)
上十味为末,蜜和丸如梧子,一服三丸,日三,加至二十丸,酒下。
濡脏汤
主大便不通六七日,腹中有燥屎,寒热烦迫,短气汗出胀满方。
生葛根 猪膏(各二升) 大黄(一两)
上三味 咀,以水七升煮取五升,去滓,纳膏,煎取三升,澄清。强人顿服,羸人再服。亦治大小便不通。
治大便不通方∶
大戟(一斤) 大豆(五升) 商陆 牛膝(各三斤)
上四味 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以大豆煎令汁尽,至豆干。初服三枚,以通为度。
又方 蜜和胡燕屎,纳大孔中即通。
又方 水四两,蜜一升,合煎熟,冷灌下部中,一饭顷即通。
又方 盐半合,蜜三合,合煎如饧,出之着冷水中,丸如槟榔,形如指许大,深纳下部中立通。
又方 治大便难方。
单用豉清酱,清羊酪、土瓜根汁灌之立通。
又方 以酱清渍乌梅灌下部中。
又方 桑根白皮 榆根白皮(各一把)
上二味 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分三服。
又方 水服桃花末方寸匕,无花时桃根白皮亦得。
又方 桃皮三升,水五升,煮取一升,顿服。
又方 羊蹄根一把约半斤,水二升,煮一升顿服之。
又方 常煮麻子取汁饮。
又方 常服蜜煎五合。
又方 猪脂和陈葵子末为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丸,通即止。
又方 常服车前子及叶并良。
又方 捣葵根汁生服。
又方 好胶(三寸),葱白(一把)
上二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顿服之即下。
又方 葵子 牛酥(各一升,猪脂亦得)。
上二味以水四升,煮葵子取一升,纳酥煮一沸,待冷,分作二服。
又方 葵子汁和乳汁等分,服之立出。
又方 酱清(三升) 麻油(二升) 葱白(三寸)
上三味合煮令黑,去滓,待冷顿服之。(一方不用酱清。
芒硝丸
治胀满不通方。
芒硝 芍药(各一两半) 杏仁 大黄(各三两) 黄芩(一两六铢)
上五味为末,蜜丸如梧子大,饮服十五丸加至二十丸,取通利为度,日三。
又方 通草 朴硝(各四两) 郁李仁 黄芩 瞿麦(各三两) 车前子(五合,一云六两)
上六味 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一方用绢袋盛煮顿服二升。)
又方 独头蒜烧熟去皮,绵裹,纳下部,中气立通。
又方 削姜裹盐导之,及干姜食盐杏仁捣丸导之。
治胀满闭不下方∶
吴茱萸(一升) 干姜 大黄 当归 桂心 芍药 甘草 川芎(各二两) 人参 细辛(各一两) 桃白皮(一把) 真珠(半两) 雄黄(十八铢)
上十三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纳雄黄,真珠末酒一升,微火煮三沸,服一升,得下即止。
走马汤
主一切猝中恶心痛腹胀大便不通方。
巴豆(二枚,去皮心熬) 杏仁(二枚)
上二味以绵缠捶令碎,热汤二合捻取白汁,饮之当下,老小量之,通治飞尸鬼击病。
巴豆丸
主寒癖宿食,久饮饱不消,大便不通方。巴豆仁一升,清酒五升煮三日三夕碎,大熟,合酒微火煎令可丸如胡豆,欲取吐下者,服二丸。
练中丸
主宿食不消,大便难方,(《肘后》名承气丸)。
大黄(八两) 葶苈 杏仁(熬) 芒硝(各四两)
上四味为末,蜜丸如梧子大,食后服七丸,日三,后稍加之。
灸法
大便难,灸第七椎两旁各一寸,七壮。
又灸承筋二穴各三壮,在 中央陷内。
大便不通,灸挟玉泉相去各二寸,名曰肠遗,随年壮。(一云二寸半)。又灸大敦四壮,在足大趾聚毛中。大便闭塞,气结心坚满,灸石门百壮。后闭不通,灸足大都,随年壮。治老人小儿大便失禁,灸两脚大趾去甲一寸,三壮。又灸大趾歧间各三壮。
治大小便不通方∶
葵子(末,一升) 青竹叶(一把)
上二味以水二升煮五沸,顿服。
又方 葵子(一升) 榆皮(切,一升)
上二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三服。
又方 葵子一升,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纳猪脂一升,空心,分二服。
又方 甑带煮取汁,和蒲黄方寸匕,日二服。
又方 猪脂一斤,水二升煮三沸,饮汁立通。
治大小便不利方∶
葵子(一升),硝石(二两)
上二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二服。
治小儿大小便不通方∶
捣白花胡葵子末,煮汁服之。
又方 末鸡屎白服一钱匕。
灸法
大小便不利欲作腹痛,灸营卫四穴百壮,穴在背脊四面各一寸。腹热闭时大小便难,腰痛连胁,灸团冈百壮,穴在小肠俞下二寸横三间下,灸之。大小便不通,灸脐下一寸三壮。
又灸横纹百壮。大小便不利,灸八 百壮,穴在腰眼下三寸挟脊相去四寸,两边各四穴。
(计八穴,故名八 )小儿大小便不通,灸口两吻各一壮。小便不利大便数注,灸屈骨端五十壮。
又灸天枢百壮,穴在挟脐相去三寸。魂魄之舍不可针,大法在脐旁一寸,合脐相去可三寸也。
- 推荐作品:
- 经
- 子
- 十三经
- 诗经
- 尚书
- 左传
- 仪礼
- 孝经
- 论语
- 孟子
- 尔雅
- 中庸
- 大学
- 易传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正史
- 宋史
- 清史稿
- 旧唐书
- 周书
- 北史
- 辽史
- 陈书
- 南齐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三朝北盟会编
- 杂史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靖康传信录
- 奉天录
- 东观奏记
- 传记
- 列女传
- 唐才子传
- 越绝书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都城纪胜
- 通典
- 读通鉴论
- 史通
- 传习录
- 三字经
- 荀子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说苑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潜夫论
- 北溪字义
- 三十六计
- 孙膑兵法
- 三略
- 将苑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历代兵制
- 投笔肤谈
- 法家
- 商君书
- 折狱龟鉴
- 邓析子
- 天工开物
- 农桑辑要
- 氾胜之书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食疗本草
- 医学源流论
- 神相全编
- 渊海子平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焦氏易林
- 艺术
- 古画品录
- 谱录
- 吕氏春秋
- 墨子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朱子家训
- 论衡
- 名贤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南越笔记
- 风俗演义
- 类书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世说新语
- 聊斋志异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狄公案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常言道
- 夷坚志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岭表录异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小五义
- 白牡丹
- 薛刚反唐
- 开辟演义
- 海国春秋
- 两晋演义
- 毛公案
- 释家
- 无量寿经
- 中说
- 知言
- 僧宝传
- 老子
- 阴符经
- 黄帝四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始真经
- 刘子
- 冰鉴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沧浪诗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