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七窍病·齿病第六
(论一首,方三十八首,灸法二首)
论曰∶凡齿龈宣露,多是疳 及月蚀,以角蒿灰夜敷龈间,使满,勿食油,不过二三夜,瘥。食油及干枣即发,所以患齿者,忌油干枣及桂心。每旦以一捻盐纳口中,以暖水含,揩齿及叩齿百遍,为之不绝,不过五日,口齿即牢密。凡人齿龈不能食果菜者,皆由齿根露也,为此盐汤揩齿、叩齿法,无不愈也,神良。凡人好患齿病,多由月蚀夜食饮之所致也,识者深宜慎之。所以日月蚀未平时,特忌饮食,小儿亦然。
治龋齿及虫痛方。
白附子 知母 细辛(各六铢) 川芎 高良姜(各十二铢)
上五味末之,以绵裹少许着齿上,有汁吐出,一日两度,含之,亦治口气。
又方 切白马悬蹄如米许,以绵裹着痛处孔中,不过三度。
治 齿虫齿,积年不瘥,从少至老方。
雀麦草一名杜姥草,似牛毛草,以苦瓠叶四十枚净洗,露一宿,平旦取草屈长二寸,广一寸,浓五分,以瓠叶裹缚之,作五六十裹子,取三年酽醋浸之,至日中取两裹纳火中,炮令极热,纳口中齿外边熨之,冷则易之,取铜器以水纳中,解裹于水中洗之,得虫长三分,老者黄赤色,小者白色,多者得三四十枚,少者得一二十枚。
治虫齿方
莨菪子三合,如无,葱子、韭子并得,以青钱七文,烧令赤,取小口罂子令可口含得者,将钱纳罂子中,取一撮许莨菪子安钱上,令炮炮声,仍与半合许水淋,令气上,从罂出,将口含罂口,令气莫出,用熏齿,冷复更作,取三合药尽为剂。非止虫齿得瘥,或风齿、龋齿、齿中病悉主之,口中多津,即吐之。
又方 白杨叶切一升,水三升,煮取一升,含之。
又方 大醋一升煮枸杞根白皮一升,取半升含之,虫立出。
又方 取桃仁少许,以钗头穿向灯上烧之,烟出,经少时吹灭,即纳入口安虫齿上咬之,不过五六度。(一方作胡桃仁。
治疳虫蚀齿根方。
地龙置石上,着一撮盐,须臾化为水,以面展取,却待凝浓,取以纳病上,又以皂荚去皮涂上,虫即出。
又方 纯麻子烛烬研,以井花水涂之。
又方 黑 羊脂、莨菪子各等分,先烧铁锄斧銎令赤,纳其中,烟出,以布单覆头,令烟气入口熏之。
治齿龈肿痛,及虫痛方。
黄芩 甘草 桂心 当归 细辛 蛇床子(各一两)
上六味 咀,以醋浆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含之,日三夜二。
治齿有孔不得食、面肿方。
莽草(十叶) 猪椒附根皮(长四寸者七枚)
上二味 咀,以浆水二升,煮取一升,满口含,倦即吐却,日二三度。
治齿根肿方。
松叶(一把切) 盐(一合)
上二味以酒三升,煮取一升含之。
治齿根动欲脱落方
生地黄绵裹着齿上,咋之,又 咀,以汁渍齿根,日四、五着之,并咽汁,十日大佳。
治齿根动痛方。
生地黄 独活(各三两)
上二味 咀,以酒一升渍一宿,以含之。
治齿龈间津液、血出不止方。
生竹茹二两,醋煮含之。
又方 细辛(二两) 甘草(一两)
上二味 咀。以醋二升煎取一升,日夜旋含之。
又方 矾石一两,烧水三升,煮取一升,先拭血,乃含之,已后不用朽人牙根,齿落不用之可也。
治齿间血出方。
以苦竹叶浓煮之,与盐少许,寒温得所,含之,冷吐。
又方 温童子小便半升,取三合含之,其血即止。
治齿出血不止方。
刮生竹皮二两,苦酒浸之,令其人解衣坐,使人含 其背上三过。仍取竹茹浓煮汁,勿与治酒醉、牙齿涌血出方。
当归(二两) 桂心 细辛 甘草(各一两) 矾石(六铢)
上五味 咀。以浆水五升,煮取二升含之,日五六,夜三。
又方 烧钉令赤,注血孔中,止。
治头面风,口齿疼痛不可忍方。
蜀椒(二合) 莽草(十叶) 雀李根 独活(各二两) 细辛 川芎 防风(各一两)
上七味 咀。以酒二升半,煮三五沸,去滓含之,冷吐,更含之,勿咽汁。(张文仲有白术二两)
又方 鸡屎白烧灰,以绵裹置齿痛上,咬咋之。
又方 鸡屎白以醋渍煮,稍稍含之。
又方 煮枸杞汁含之。
又方 生地黄(一节),蒜(一瓣)。上二味熟捣绵裹着痛上,咬之,勿咽汁,汁出吐之,日日 ?
又方 含驴尿,须臾止。
风齿疼痛,灸外踝上高骨前交脉三壮。
又以线量手中指至掌后横纹,折为四分,量横纹后当臂中灸二壮愈,随左右。
含漱汤
治齿痛方。
独活(三两) 黄芩 川芎 细辛 荜茇(各二两) 当归(三两) 丁香(一两)
上七味 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含嗽之,须臾闷乃吐,更含之。(《古今录验》同,有甘草二两)
又方 含白马尿,随左右含之,不过三五口。
治齿痛漱汤方。
腐棘刺二百枚,以水二升,煮取一升,旋旋含之,日四五度,以瘥止。
又方 川芎 细辛 防风 矾石 附子 藜芦 莽草上七味各等分作末,绵裹如弹丸大。酒浸安所患处,含之勿咽,日三,刺破,极佳。
又方 蚯蚓粪水和,作稠泥团,以火烧之,令极赤如粉,以腊月猪膏和,敷齿龈上,日三两度,永瘥。
又方 取自死蚯蚓干者捣末,着痛处,即止。
治齿龈痛、不可食生果方。
生地黄 桂心上二味合嚼之,令味相得,咽之。
又方 马齿苋一把嚼之,即瘥。
治牙痈塞、口噤不开方。
附子(大者一枚) 黄连(十八铢) 矾石(一两)
上三味末之。纳管中,强开口吹之,入喉间,细细吹之。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十三经
- 左传
- 礼记
- 周礼
- 孝经
- 论语
- 尔雅
- 易经
- 其他经学
- 中庸
- 大学
- 笠翁对韵
- 子夏易传
- 史记
- 三国志
- 后汉书
- 宋史
- 新唐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隋书
- 宋书
- 魏书
- 北史
- 北齐书
- 辽史
- 逸周书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汉官六种
- 杂史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顺宗实录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唐才子传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载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东京梦华录
- 蛮书
- 吴船录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通典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史通
- 传习录
- 增广贤文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孔子家语
- 帝范
- 中论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六韬
- 百战奇法
- 将苑
- 尉缭子
- 乾坤大略
- 李卫公问对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投笔肤谈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天工开物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濒湖脉学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术数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焦氏易林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艺术
- 园冶
- 茶经
- 书目答问
- 杂家
- 吕氏春秋
- 墨子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名贤集
- 龙文鞭影
- 困学纪闻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风俗演义
- 避暑录话
- 类书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封神演义
- 镜花缘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唐传奇
- 子不语
- 济公全传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何典
- 夷坚志
- 绣云阁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前汉演义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南史演义
- 小五义
- 薛刚反唐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释家
- 心经
- 知言
- 老子
- 庄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太玄经
- 悟真篇
- 文子
- 老子想尔注
- 尹文子
- 刘子
- 诗文评
- 总集
- 古文观止
- 冰鉴
- 呻吟语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训蒙骈句
- 词源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长生殿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