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栽桑柘附·种椹
《齐民要术》:收黑鲁椹,即日以水淘取,晒燥。仍畦种;治畦下种,一如葵法。常薅令净。
《齐民要术》:采收黑鲁桑葚,当天用水淘洗净,取出、晒干,还是将种子播种在畦中。作畦和播种的方法,完全和种葵是一样的。桑畦应经常将草薅干净。
《汜胜之书》曰:种桑法:五月取椹著水中,即以手渍之,以水洗取子,阴干。治肥田十亩,荒田久不耕者尤善,好耕治之。每亩以黍、椹子各三升合种之。黍桑当俱生。锄之,桑令稀疏调适。黍熟,获之。桑生正与黍高平,因以利镰摩地刈之,曝令燥。后有风调,放火烧之。桑至春生,一亩食三箔蚕。
《氾胜之书》说:种桑法:五月采收(已成熟的)桑葚,浸入水中,用手揉搓溃烂用水洗净,取出种子,阴干。准备好十亩肥沃的良田,若有多年不耕的荒地更好,好好地翻耕耧耙。每亩用三升黍子和三升桑种混合在一起种下去。让黍和桑同时生长,并进行耕种锄草,使桑苗稀疏适当。黍子成熟,便进行收刈。这时桑苗正和黍一样高,用锋利的镰刀,将黍和桑同时贴近地面刈倒。让太阳晒干,此后遇上合适的风向,便放火烧掉。桑到来年春天便会重新生长起来,一亩桑足够饲养三箔蚕。
《四时类要》:种桑,如种葵法。土不得厚,厚即不生,待高一尺,又上粪土一遍。
《四时类要》:种桑和种葵的方法一样。覆土不能厚,土厚了,便不会出苗。苗高一尺时,再追施一次粪肥。
《务本新书》:四月种椹,二月种旧椹亦同。东西掘畦,熟粪和土,耧平,下水;水宜湿透,然后布子。或和黍子同种,椹藉黍力,易为生发,又遮日色。或预于畦南、畦西种檾,后藉檾阴遮映夏日。长至三二寸,旱则浇之。若不杂黍种,须旋搭矮棚于上,以箔覆盖,昼舒夜卷。处暑之后不须遮蔽。
《务本新书》:四月种桑葚,二月种陈的桑葚亦同此法。按照东西的方向掘地作畦,用熟腐好的粪肥和土混合在一起,耧耙平,灌水。水要浇透以后再撒种子。也可以将黍子和桑椹同时种下去,桑子可借着黍子的(萌发顶土的)力量,容易生长出苗,黍还可以为桑苗遮蔽阳光。也可以预先在桑畦的南面和西面种苘庥,(桑苗出来)以后,可借苘麻的阴影遮蔽夏季的烈日。桑苗长到二三寸高时,天旱无雨便应当浇水。如果不是桑黍混种的,便要随时在畦上搭架矮棚,用箔子盖在棚上。白天将箔展开,夜间将箔卷起。至“处暑”节气过后,便不用继续遮蔽。
至十月之后,桑与黍秸同时刈倒,顺风烧之。仍糁粪土、蔽灰。春暖荣茂,次年移栽。
凡是桑和黍混种的,十月以后,桑和黍秸都要同时刈倒,遇有顺风,放火烧掉。另外,还应在畦中撒施粪土和陈灰。来年春,滋生繁茂,下一年便可移栽。
一法:熟地先耩黍一垄。另搓草索,截约一托,以水浸软,面饭汤更妙。索两头,各歇三四寸,中间匀抹湿椹子十余粒,将索卧于黍垄内,索两头以土厚压,中间糁土薄覆。隔一步或两步,依上卧一索。四面取齐成行。久旱宜浇。
一法:在柔熟的土地上,先用耧耩条播黍子一垄。另外搓粗草索,截成约一托长的许多小段,用水浸软,如用面汤饭汤浸更好。每截草索的两端各留出三四寸,中间均匀地抹上十多粒湿椹子,将草索平卧着放入黍垄中,草索两端用土压厚些,中间一段薄薄地撒土覆盖。每隔一步或两步,依照上法卧置草索一截,使前后左右对齐成行。天旱的时间久了,便进行浇水。
十月,刈烧,加粪如前。冬春拥雪盖粪,清明前后扫去。霖雨时,觑稀稠移补。比之畦种旋移,省力,决活,早二年得力。如旧有椹,春种更妙。后宜筑围墙固护。
到十月以后,将黍桑同时刈倒、顺风放火、为苗圃加粪等事,如同前法。冬季和春季要给苗圃拥雪、盖粪,清明节前后扫去。霖雨季节,根据桑苗的稀稠移苗补栽。此法比畦种育苗移栽要省力气,而且肯定可以成活,还可以提早两年长成桑树。如有存留的陈葚,能够春天播种更好。苗长成后,应修筑围墙妥加保护。
或虑索繁碎,以黍椹相和,于葫芦内点种,过处,用帚扫匀。
如果考虑到搓草索播种,太过烦琐细碎,可以将黍和葚拌和放在葫芦里点播,点种过的地方,用扫帚扫匀。
或虑天旱,宜就黍垄内,拨土平匀,顺垄作区,下水种之。
如果考虑到(草索下种法)天旱(下种有困难),便可将黍垄中的土拨弄平匀,顺着黍垄作成许多小区,先用水浇过再下种。
又法,春月,先于熟地内东西成行,匀稀种檾。次将桑椹与蚕沙相和或炒黍谷亦可,趁逐雨后,于檾北单耩或点种。比之搭矮棚、与黍同种,缘躲阴高密,又透风露。虽种十数亩,亦不甚委曲费力。
还有一种方法:春季先在耕耙过的熟地中,按照东西方向,播种上一行行稠稀适度的苘麻。其次将桑葚同蚕屎拌和,或同炒过的黍子拌和也可以,趁着天雨过后,在苘行的北面用独脚耩下种或点种均可。此法同搭矮棚、与黍同种相比,苘麻的阴影既高又密,又通风透露。故虽多种至十多亩,也不会觉得多么麻烦费力气。
《士农必用》:畦种与前法同。种子,宜新不宜陈。新椹种之为上;隔年春种,多不生。荫畦搭棚为上,躲麻次之,黍苗又次之。桑芽出,间令相去五七寸。营造尺寸也,他仿此。频浇。过伏,可长至三尺。割去檾麻。至十月内,附地割了;撒乱草,走火烧过。火不可大,恐损根。粪草盖。至来春,杷耧去粪草,浇。每一科,自出芽三数个;留旺者一条。已成根,则不须荫,可频浇。至秋,鲁桑可长五七尺,荆桑可长三四尺。鲁桑可移为地桑,荆桑可移入园养之。
《士农必用》:畦种法和前面讲的一样。种子要用新的葚,不要用旧的葚。用新葚种是最好的,隔年的陈葚春天种,多半不会出苗。采用搭矮棚的荫畦种葚为最好,用苘麻遮荫稍次,用黍苗遮荫为最次。桑芽出土后,进行间苗,使株距保持在五至七寸之间。“寸”,为营造尺的寸,他处同此。时常浇水。伏天过后可长到三尺高。可将苘麻刈去。到十月内将桑苗在贴近地面处割倒,地上撒上些乱草,走火烧一遍。火不能过大,怕烧坏了苗根。用粪和草覆盖。等到来年春天,用耙子把粪草耧去,浇水。每一科自会生出三数个芽来,选生长旺盛的留下一条。桑苗已长成根株,可不必遮荫,只须常浇水。到秋后,鲁桑可长到五至七尺高,荆桑可长到三四尺高。鲁桑可以移栽成地桑,荆桑可以移栽到桑园中去培养。
- 推荐作品:
- 经
- 子
- 集
- 十三经
- 诗经
- 尚书
- 周礼
- 仪礼
- 论语
- 孟子
- 尔雅
- 谷梁传
- 笠翁对韵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三国志
- 汉书
- 明史
- 新唐书
- 旧唐书
- 隋书
- 宋书
- 明季南略
- 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松漠纪闻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列女传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洛阳伽蓝记
- 蛮书
- 吴船录
- 庐山记
- 史评
- 儒家
- 三字经
- 荀子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国语
- 说苑
- 盐铁论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潜夫论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六韬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将苑
- 吴子
- 尉缭子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历代兵制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韩非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扬子法言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黄帝内经
- 伤寒论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食疗本草
- 扁鹊心书
- 术数
- 神相全编
- 滴天髓阐微
- 李虚中命书
- 灵城精义
- 艺术
- 谱录
- 随园食单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百家姓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夜航船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公孙龙子
- 困学纪闻
- 金楼子
- 池北偶谈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狄公案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常言道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儿女英雄传
- 岭表录异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小五义
- 独异志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唐摭言
- 林公案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声律启蒙
- 心经
- 五灯会元
- 中说
- 知言
- 道家
- 老子
- 庄子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神仙传
- 云笈七签
- 文始真经
- 尹文子
- 刘子
- 诗文评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别集
- 冰鉴
- 郁离子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词源
- 闲情偶寄
- 长生殿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