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章 备水
城内堑外周道,广八步。备水谨度四旁高下。城地中徧下,令耳其内,及下地,地深穿之,令漏泉。置则瓦井中,视外水深丈以上,凿城内水耳。
译文 城内壕堑外设周道,宽八步。防备敌人以水灌城,必须要仔细地审视四周的地势情况。城中地势低的地方,要下令开挖渠道,至于地势更低的地方,则命令深挖成井,使其能互相贯通,以便引水泄漏。在井中置放“则瓦”,测量水位高低。如发现城外水深已有一丈以上,就开凿城内的水渠。
并船以为十临,临三十人,人擅弩,计四有方,必善以船为轒辒。二十船为一队,选材士有力者三十人共船,其二十人擅有方,剑甲鞮瞀,十人人擅苗。
每两只船连在一起为“一临”,将船共组成“十临”,每一临备三十人,人人都擅长射箭,每十人中四个还须带有锄头。必须善于用这种船作冲毁敌方堤防的“轒辒”(撞车)。每二十只船为一队,挑选勇武力大的兵士三十人共一条联合船,其中二十人每人备有一把锄头,穿戴盔甲皮靴,其余十人手拿长矛,人人擅使。
先养材士,为异舍食其父母妻子以为质,视水可决,以临轒辒,决外堤,城上为射■,疾佐之。
当然预先供养勇武之人,另供给房子,安排供养他们的父母、妻子儿女,作为人质。发现可以决开水堤时,用两只船并联组成的“轒辒”冲决外堤,同时城上赶紧用射击机向敌人放箭,以掩护决堤的船队。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十三经
- 诗经
- 礼记
- 论语
- 孟子
- 尔雅
- 笠翁对韵
- 易传
- 白虎通义
- 正史
- 史记
- 汉书
- 明史
- 晋书
- 旧唐书
- 隋书
- 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辽史
- 陈书
- 南齐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西夏书事
- 纪事本末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五代史阙文
- 九州春秋
- 别史
- 传记
- 唐才子传
- 十六国春秋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蛮书
- 政书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史通
- 传习录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荀子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国语
- 孔子家语
- 说苑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潜夫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三十六计
- 素书
- 六韬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练兵实纪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法家
- 管子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扬子法言
- 农家
- 北山酒经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金匮要略
- 濒湖脉学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撼龙经
- 葬书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李虚中命书
- 灵城精义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艺舟双楫
- 谱录
- 书目答问
- 吕氏春秋
- 墨子
- 智囊全集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龙文鞭影
- 老老恒言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搜神记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花月痕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何典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说唐全传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李公案
- 朝野佥载
- 河东记
- 白牡丹
- 薛刚反唐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海国春秋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中说
- 僧宝传
- 老子
- 阴符经
- 抱朴子
- 黄庭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子
- 亢仓子
- 尹文子
- 刘子
- 古文观止
- 冰鉴
- 曾国藩家书
- 日知录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诗人玉屑
- 词曲
- 牡丹亭
- 桃花扇
- 长生殿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