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河东学案下·举人杨天游先生应诏
杨应诏,号天游,闽之建安人。嘉靖辛卯举於乡,卒业南雍。时甘泉、泾野诸公皆讲学,先生独契泾野,出其门下。归作道宗堂於华阳山中,祀濂溪以及泾野,动止必焚香禀命。当世讲学者无不与往复,而於心斋、龙溪,为阳明之学者,皆有微疵。先生之学,以寡欲正心为主本,不愧天为归的,一切清虚玄远之言,皆所不喜。然其言多自夸大,而雌黄过甚,亦非有道气象。如“工夫即本体”,此言本自无弊,乃谓“本体光明,犹镜也;工夫,刮磨此镜者也”。若工夫即本体,谓刮磨之物即镜,可乎?此言似是而非。夫镜也,刮磨之物也,二物也,故不可以刮磨之物即镜。若工夫本体,同是一心,非有二物,如欲歧而二之,则是有二心矣。其说之不通也。
杨天游集
圣人之所以能全其本体者,不过能无欲耳。吾人不能如圣人之无欲,只当自寡欲入。欲,不独声色货利窠臼而已,凡一种便安忻羡,自私自利心,皆是欲。将此斩断,方为寡欲,则渐可进於无欲。圣人亦岂逃人绝世,始称无欲哉?圣人所欲,在天理上用事,有欲与无欲同。虽其有涉於向慕,有涉於承当,所欲处无一非天理天机之流行矣。
吾人之学,不在求事物之侵扰我不侵扰我,只在处事物道理能尽不能尽,是故居处时则不免有居处事之侵扰,然吾只在恭上做工夫,即其侵扰,亦天机之流行矣。执事不免有执事之侵扰,与人不免有与人之侵扰,吾只在敬上、忠上做工夫,即其侵扰,亦无非天机之流行矣。从古圣贤处世处常处变,其谁不自侵扰中来?若恶其侵扰而生厌怠,便非学也。
朱、陆之所可辨所可议者,其言也。朱、陆之不可辨不可议者,其人也。道之存於人,不贵於言久矣。苟不以人论学,而以言论学,不以人求朱、陆,而以言语求朱、陆,则今之纷纷、无怪其然。今之学者,出处无朱、陆三揖一辞之耿拔,取予无朱、陆裂石断金之果决,义利不分,声色不辨,无朱、陆青天白日之光明,而所为黯闒垢浊,自以为心传乎孔、孟,而胸次则鬼魅跖尤,蝇营狗苟,入仪、秦、申、商之奸橐,而反呶呶於朱、陆之短长,可悲也夫!
平生矻矻,苦力於学,固以收放心为事也。然思索义理,有未会心处,或至忘寝忘食,当食当寝,亦不知所食何物,所寝何地,此皆过用其心而不觉。至於诗文尤甚。吾之心,已放於诗之思索上去矣。生平负性气,每触时艰,不觉感叹不乐,对友朋呶呶大言,此皆出於一时感愤意气之私,吾之心已放於世变意气上去矣。
今之学者,不能实意以积义为事,乃欲悬空去做一个勿忘勿助;不能实意致中和,戒惧乎不睹不闻,乃欲悬空去看一个未发气象;不能实意学孔、颜之学,乃欲悬空去寻孔、颜之乐处。外面求讨个滋味快乐来受用,何异却行而求前者乎?兹所谓舛也。
圣人之心,如明镜止水,故此心本体光明,犹镜也;工夫,磨刮此镜者也。谓工夫即本体,谓磨刮之物即镜,可乎?镜光明,不能不为尘垢所慁;人心光明,不能不为物欲所杂。谓克治物欲,还吾心之光明,则可;谓克治工夫,即吾心之本体,则不可。谓刮磨尘垢,还吾镜之光明,则可;谓磨刮工夫,即吾镜之本体,则不可。何也?工夫有积累之渐,本体无积累之渐,工夫有纯驳偏全不同,本体无偏全,无纯驳也。
龙溪曰:“学者只要悟。”余谓:“不解辩吾道禅说是非,不算作真悟。”龙溪曰:“学者只要个真种子方得。”余谓:“不能透得声色货利两关,不算作真种子。”
今世学者,病於不能学颜子之学,而先欲学曾点之狂,自其入门下手处便差;不解克己复礼,便欲天下归仁;不解事亲从兄,便欲手舞足蹈;不解造端夫妇,便欲说鸢飞鱼跃;不解衣锦尚絅,便欲无声无臭;不解下学上达,便自谓知我者其天。认一番轻率放逸为天机,取其宴安磐乐者为真趣,岂不舛哉?故余尝谓学者,惟在日用平实伦纪处根求,不在玄虚夸大门户处寻讨;惟在动心忍性苦楚中着力,不在摆脱矜肆洒落处铺张。
静坐者,或流於禅定;操存者,或误於调息;主敬者,或妄以为惺惺;格物穷理者,或自溺於圆觉;存心养性者,或陷於即心见性。
- 推荐作品:
- 子
- 礼记
- 论语
- 孟子
- 公羊传
- 谷梁传
- 中庸
- 大学
- 子夏易传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明史
- 隋书
- 元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周书
- 辽史
- 陈书
- 明季南略
- 续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杂史
- 松漠纪闻
- 靖康传信录
- 别史
- 平宋录
- 传记
- 列女传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江南野史
- 东京梦华录
- 洛阳伽蓝记
- 蛮书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通典
- 史评
- 儒家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荀子
- 弟子规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国语
- 孔子家语
- 盐铁论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中论
- 兵家
- 六韬
- 三略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李卫公问对
- 练兵实纪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医家
- 农家
- 天工开物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葬书
- 九章算术
- 神峰通考
- 葬法倒杖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谱录
- 书目答问
- 杂家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朱子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陶庵梦忆
- 人物志
- 公孙龙子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池北偶谈
- 避暑录话
- 类书
- 太平御览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小说家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太平广记
- 镜花缘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绿野仙踪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隋唐演义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鬼神传
- 狄公案
- 十二楼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南游记
- 夷坚志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儿女英雄传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小五义
- 幻中游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北史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五灯会元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老子
- 庄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神仙传
- 文子
- 尹文子
- 诗文评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别集
- 冰鉴
- 浮生六记
- 幽梦影
- 呻吟语
- 日知录
- 郁离子
- 伯牙琴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