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其序曰:虽叙次不伦,见闻各异,而笔之所至,雅俗兼收,有明之微绪余烬,皆毕于是矣。《明季南略》与《明季北略》几乎是同时进行编写的,二书资料来源广泛,标明出处的史料就有《野乘》、《野记》、《遗闻》、《国难录》、《史略》、《甲乙史》、《幸存录》、《无锡记》、《无锡实录》、《江阴野史》、《闽事纪略》、《安龙纪事》、《粤事记》等七十余种。李慈铭认为《明季南略》所记多为亲历,以闻见较亲,故大端无误。
《北略》《南略》两书编纂特点是编年为纲,杂以纪事本末、传记形式。各卷按年分事记述,但编年不编月,有些事目中,又多以事件为题,也有传记、章奏、诗文。每卷几乎都有志异,专记星象变化和天灾异象。梁启超说:计用宾之《明季北略》、《明季南略》,用纪事本末体,组织颇善。
此书脱稿于康熙十年,但因清初的文禁;一直未能付梓。直至嘉庆、道光年间,文纲稍弛,才有北京琉璃厂半松居士木活字本刊行,共十八卷。尔后,光绪十三年,上海图书集成印刷局刊行石印巾箱本:均非足本。杭州大学图书馆藏清初旧抄足本明季南略,原为张崟先生所发现,关于是书及其作者的情况,张先生在计六奇与明季南北略一支文中已作了论述,此文已附在新点校出版的明季北略中。现就明季南略的点校工作做些简要的说明。民国初年,商务印书馆刊行铅印本,,有万有文库及国学基本丛书尔种名称。一九五八年,商务本又有重印。以上通行诸本,文字与内容基本一致,难作十八卷,但均非完帙,仅以篇数计,能行本南略删除四十二篇近二万字。张先生曾以杭大藏抄本十六卷作底本进行点校,惜未及完成,即于一九六五年春病故。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十三经
- 诗经
- 礼记
- 仪礼
- 孟子
- 公羊传
- 谷梁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中庸
- 笠翁对韵
- 文昌孝经
- 匡谬正俗
- 三国志
- 汉书
- 后汉书
- 清史稿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北史
- 金史
- 梁书
- 北齐书
- 辽史
- 陈书
- 明季南略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纪事本末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杂史
- 五代新说
- 松漠纪闻
- 靖康传信录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别史
- 平宋录
- 晏子春秋
- 唐才子传
- 英雄记
- 越绝书
- 江南野史
- 地理
- 大唐西域记
- 庐山记
- 政书
- 通典
- 史通
- 儒家
- 菜根谭
- 弟子规
- 国语
- 孔子家语
- 盐铁论
- 帝范
- 北溪字义
- 兵家
- 孙子兵法
- 素书
- 三略
- 将苑
- 吴子
- 太白阴经
- 李卫公问对
- 便宜十六策
- 虎钤经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管子
- 折狱龟鉴
- 邓析子
- 农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难经
- 金匮要略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四圣心源
- 食疗本草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葬书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谱录
- 茶经
- 书目答问
- 吕氏春秋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论衡
- 夜航船
- 陶庵梦忆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南越笔记
- 尚书正义
- 风俗演义
- 搜神后记
- 世说新语
- 红楼梦
- 搜神记
- 儒林外史
- 西厢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博物志
- 镜花缘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子不语
- 东游记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狄公案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北游记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绣云阁
- 女仙外史
- 说唐全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李公案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独异志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隋唐两朝志传
- 释家
- 五灯会元
- 僧伽吒经
- 老子
- 列子
- 黄庭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文始真经
- 亢仓子
- 总集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冰鉴
- 浮生六记
- 幽梦影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词源
- 诗人玉屑
- 词曲
- 牡丹亭
- 桃花扇
- 长生殿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