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一·摇烈孝
摇烈孝
女摇氏,小名全哥,萧山人。父士忠,官参将。女生而美姿容,寡言笑,女红精好,尤知大礼。年及笄,未字人。甲申三月,京城陷,有伪权将军,欲纳女为配。女瞠目大吼曰:头可断,身不可辱也,贼不听,乃刑辱其父母弟妹,必欲得女方已。女大哭曰:女生不能孝侍父母,友爱弟妹,今因女一人,而斩摇氏之祀,女罪愈深,奋身触柱欲死,为众抱持,女恸哭绝粒。贼怒甚,愈加凌虐。囚其父求死不得。一日乘间,同父及母鲍氏、暨弟妹等,俱自缢死。贼归见女颜色不变,恨其生不从已,欲污其尸。尸忽动,贼惊避,寻知女实未死。喜甚,复好言求合,女佯许之曰:若殡葬我父母弟妹,方从尔。不然,我即刎死,贼信其言,乃厚葬之,事毕,女持刀哭骂,将自刎。贼大怒,夺刀乱刺,顷刻而毙。
潘鹏妻妾
潘鹏,家资数万,开生药坊。妻徐氏,宛平孝廉女;妾杨氏,临清妓:俱美丽,相得甚欢。每遇花晨月夕,筵间悦洽,杨氏挥拨冰弦,令人神情飞舞。及京城陷,鹏对二人大哭。徐氏曰:贼兵奸淫日甚,我等有死而已,即取砒霜入酒,与杨约曰:事急与子偕饮,忽两贼至,鹏匿天花板内,贼见二女美,宛转求欢。徐取酒置几上,贼喜,斟酒劝徐,立饮而尽,面赤身倒。杨曰:彼素量窄,贼复劝杨,杨曰:天性不饮,若将军有意请满饮此杯,大觥劝贼。贼见壁间琵琶,问杨能弹否?杨即弹以侑酒。二贼大悦,把酒畅饮,须臾毒发,肠痛流血死。鹏急跃下,以羊血灌徐得苏。徐曰:均为毒酒,我得不死,意者其天乎。鹏曰:固也,然亦砒石性重,下沉,汝先饮,且少,更得羊血解之,是以无恙。若二贼则促其亡,非由人巧也。因集珍宝,诡作男饰他避,后吴三桂兵至,始得遁出京师云。
张氏挤贼堕井
城外女子张姓,贼见其美,欲淫之。女绐曰:我渴甚,取水饮我。贼信之,至井所,女乃奋力,挤贼堕井,女得奔脱。
张氏投井(吴烈妇)
妇张氏,京师长班吴奎妻也。德色皆备,家虽贫,屋宇扫除甚洁;数贼至,欲主其家,妇伏宅后水中,贼去乃归寻夫,一贼已据其室矣。猝见妇美,遂留寝,与之淫,比贼熟睡,妇微闻叩门声,知其夫至,乃潜启门,迎入,以刀刺贼死,取其财物而逃,道旁遇井,妇泣曰:烈女不更二夫,昨之偷生不死者,虑君饥寒失所耳。今既获一面,又有所得,死甘心矣。奎力阻之。妇曰:君即不罪妾,妾何面目偷生于世乎?竟投井死。
王氏嚼断贼舌
烈妇王氏,归吴信,世居京师齐化门外,课为业。烈妇色丽而性刚,贼数十人至,缚信拷掠,欲逼千金,遍体皆伤,烈妇知不免,闭门自缢。一贼劈门救苏,见其美,强奸之,烈妇嚼断贼舌,贼怒,剖其腹死。贼含血奔窜,口不能言,时诸贼方在外庭拷信,见喷血贼趋出,咸以为信家有祟,弃之逃去,信得脱,断舌贼不能食而死,以为烈妇索命云。
李寡妇以汤沃贼
李氏姑媳,皆寡居。一贼入其室,索酒饭,见妇艾,调戏之。妇曰:将军远来,想已饥渴,遂置酒与贼畅饮。贼尽醉,酣睡去。两妇即烹汤一釜,先佯呼之,贼俱不动,复掷铜盆于地,贼亦鼾卧如故。遂以麻索缚其手足,然后老妇以滚汤浇其顶,少妇以枪刺其喉,贼痛极暴跳而死。
梁氏双烈投井
烈妇梁氏,真定人,都谏素洲公之女,鄜延兵宪王公原膴配也。幼读书,明大义。当甲申贼破都城,烈妇与其小姑名庆者,毁容深藏,乃不为贼所窥。及贼遁,祖姑许淑人曰:贼遁矣,我辈不乘此还乡里,将何待?遂携以行。踉跄至彰义门,见妇女有为贼所驱以行者,有与贼并行者,有骑而歌笑自若者,烈妇曰:夫非良家妇与,何恬不知耻若此?倘吾为所掠,则有死而已。然死于道路,何如死于此地之为愈也?许淑人曰:吾尾贼,不反顾。妇曰:如反顾,奈何?语庆曰:我死,姑能从乎?庆曰:愿从嫂死。烈妇意遂决,视道旁有井,烈妇曰:清泉皓洁,吾与姑得死所矣。遂携以投井。庆许贾氏,犹未成婚。
清宛梁氏,文章科第冠冕,畿南而合门之内,烈妇烈女一时踵出,何其事之罕见欤?然非读书明大义,乌能如此?女子不宜识字,此言真欺我哉?
马烈妇自刎
烈妇陈氏,父故霸州人,因随叔徙都门,遂家宣武桥。父名应选,极笃实,田氏母,称谨驯,姊弟雁行成三,烈妇居其次。幼小时性淑姿雅,行端言正,奉父得欢心,代母多作劳事,姊弟间不有纤忽乘戾。父母珍视之。既笄。适马应科,承上无失,御下多宽,辅其夫以勤慎俭约,处家人大小无间言。生一女,甫周四月。会甲申三月,贼攻都城,人心惶惶,告语者面如土。烈妇姑嫜妯娌,举欲逃匿,以其方商略者移时。烈妇以死自矢,独随一小刀,无他计也。十九城陷,贼众拥人,马家当衢,眷属慌惧,对泣求避处,烈妇正色告其夫云:大寇作逆,肆行抢掠,女子安所恃?惟有全身速死,有益于汝,无忝所生。且逃遁藏匿,汝等自便,夫挥涕长泣,展转不相舍,勉慰解之。门外扰攘急,烈妇在一储木室,色厉曰:万一贼来辱,生则不光,死亦为晚。抱女大哭,我死汝亦何依。因力扼死于地,遂于地上坐,以小刀自刎,手猛刃深,过喉而绝。应科他匿得免。越数日,贼稍戢,始备棺收殓,烈妇面色如生,面痕不淄,葬于黑窑厂之东云。
人惟贪生念重,故临事张惶,若烈妇存一必死之志,则虽刀锯在前,鼎镬在后,处之泰然,岂与优柔呴嚅者等哉!
妇人难临,死于缢,与死于水火,俱为难事。而自刭更难,岂非与烈丈夫并光天壤乎!
- 推荐作品:
- 史
- 子
- 十三经
- 诗经
- 左传
- 周礼
- 仪礼
- 论语
- 孟子
- 大学
- 笠翁对韵
- 易传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三国志
- 汉书
- 后汉书
- 宋书
- 新五代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北史
- 梁书
- 北齐书
- 辽史
- 陈书
- 南齐书
- 明季南略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杂史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平宋录
- 传记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越绝书
- 江南野史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岭外代答
- 通典
- 传习录
- 增广贤文
- 荀子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国语
- 说苑
- 近思录
- 中论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六韬
- 百战奇法
- 将苑
- 吴子
- 尉缭子
- 司马法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武经总要
- 便宜十六策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管子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扬子法言
- 棠阴比事
- 农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四圣心源
- 扁鹊心书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滴天髓阐微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灵城精义
- 园冶
- 茶经
- 书目答问
- 千字文
- 淮南子
- 梦溪笔谈
- 朱子家训
- 论衡
- 陶庵梦忆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老老恒言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齐东野语
- 类书
- 艺文类聚
- 宣室志
- 小说家
- 山海经
- 水浒传
- 红楼梦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老残游记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狄公案
- 花月痕
- 三刻拍案惊奇
- 常言道
- 何典
- 夷坚志
- 西汉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小五义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北史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释家
- 中说
- 知言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神仙传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始真经
- 刘子
- 诗文评
- 总集
- 古文观止
- 冰鉴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呻吟语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桃花扇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