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岭表录异》三卷,旧本题唐刘恂撰。宋僧赞宁《笋谱》,称恂於唐昭宗朝出为广州司马。官满,上京扰攘,遂居南海,作《岭表录》。陈振孙《书录解题》亦云,昭宗时人。然考书中云唐乾符四年,又云唐昭宗即位。唐之臣子宜有内词,不应直称其国号。且昭宗时人,不应预称谥号。殆书成於五代时欤?粤东舆地之书,如郭义恭《广志》、沈怀远《南越志》,皆已不传。诸家所援据者,以恂是编为最古。而《百川学海》及《说郛》所载,寥寥数页,,首尾不完。盖仅从类书抄撮数条,以备一种。而恂之原本,则已久佚。宋代《太平寰宇记》、《太平广记》、《太平御览》诸书,徵引颇夥,然尚多挂漏。惟散见《永乐大典》者,条理较详,尚可编次。谨逐卷裒辑,而佐以旁见诸书者,排比其文,仍成三卷,以复《唐志》之旧。虽《永乐大典》阙卷数函,无从考验,或不免一二之遗,而证以诸书,似已十得其八九焉。唐人著述,传世者稀,断简残编,已足珍惜。此更於放失之馀,复成完帙,使三四百年博物君子所未睹者,,一旦顿还其旧观,弥足宝矣。恂书体例不可考,今不敢强为分门。仅使各以类聚,庶便省览。其中记载博赡,而文章古雅,於虫鱼草木,所录尤繁。训诂名义,率多精核。叶廷珪《海录碎事》释《尔雅》魁陆,引此书瓦陇以证之。张世南《游宦纪闻》引郭璞《尔雅注》犀有三角之文,据此书称犀二角以辨之。历来考据之家,皆资引证,盖不特图经之圭臬,抑亦《苍雅》之支流。有裨小学,非浅鲜也。诸书所引,或称《岭表录》,或称《岭表记》,或称《岭表异录》,,或称《岭表录异记》,或称《岭南录异》。核其文句,实皆此书。殆以旧本不存,转相稗贩,故流传讹异,致有数名。惟《永乐大典》所题与《唐志》合。今特从之,以存其真焉。
- 推荐作品:
- 经
- 十三经
- 尚书
- 礼记
- 孟子
- 易经
- 中庸
- 大学
- 笠翁对韵
- 文昌孝经
- 匡谬正俗
- 正史
- 史记
- 汉书
- 宋史
- 清史稿
- 周书
- 北齐书
- 辽史
- 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明季北略
- 过江七事
- 杂史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别史
- 传记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载记
- 越绝书
- 江南野史
- 水经注
- 洛阳伽蓝记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通典
- 史评
- 传习录
- 儒家
- 荀子
- 弟子规
- 幼学琼林
- 说苑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中论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孙膑兵法
- 将苑
- 太白阴经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难经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洗冤集录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三命通会
- 撼龙经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李虚中命书
- 棋经十三篇
- 艺舟双楫
- 茶经
- 杂家
- 吕氏春秋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颜氏家训
- 名贤集
- 容斋随笔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类书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西游记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儒林外史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博物志
- 喻世明言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隋唐演义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三刻拍案惊奇
- 何典
- 杨家将
- 绣云阁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老残游记续集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河东记
- 小五义
- 白牡丹
- 小八义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声律启蒙
- 释家
- 心经
- 知言
- 僧伽吒经
- 老子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太玄经
- 悟真篇
- 老子想尔注
- 刘子
- 诗文评
- 昭明文选
- 冰鉴
- 幽梦影
- 西湖梦寻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词曲
- 牡丹亭
- 桃花扇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