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回 夜行船贼人探路 天妃庙公子遇仙
夜行船贼人探路 天妃庙公子遇仙
却说李公正在吃酒,观看河边春景,忽听锣声震耳,吓了一跳。定睛看时,却是一只船,从桥那边过来,上边插着黄旗,上面写着字,是天竺进香的。后面又是一只大船,旗上写的是“钦命头品顶戴四川总督部堂”。两只船一起敲锣,所以锣声震耳。探头望窗下一看,却有只航船停泊在那里,桅上灯笼的字是“杭州嘉善”。原来南方与咱北省不同,来往尽是水路,有航船搭客装货,定准日期来回,就叫航船,与北方的集船相似。这条船就是嘉善到杭州、杭州到嘉善的来回船。
李公心中想道:“我走了几天,旱路的风景也都领略过了,今何不就搭这航船去,也见见水路的情形,岂不方便。”因赶紧催面,拿过来就吃,吃完算账,共是二十一文铜钱,又额外两文钱是赏堂倌的酒钱。
立起身,取了雨伞,背上行李,刚要出门,对面来了一人,身穿红青哈喇马褂,头戴青缎边的夹毡帽,青缎套裤,白布长筒袜,扎着护膝,黑布皂鞋,马褂的钮扣都不扣上,胸间露出紫花布衬衣,扎着一条玫瑰紫褡膊,背着一小卷行李,那梢头露着刀柄,与李公打了一个照面。李公仔细一看,那人有三十来年纪,鹰头鼠目,凶恶异常,便知不是个善良之辈。那人这一双眼睛也盯住在李公身上。李公趁其回头的工夫,看见他耳朵后边有一个小瘤,便记在心上,转过身望外就走,心中想道:“此人好生奇怪,难道想看我这一肩破烂行李不成?”一面想,一面走下大桥。由东边行道转到河下一看,正是停泊航船的地方,便向前高叫道:“管船的,什么时候开船?我是要到杭州,特地来搭船的。”那船上有个伙计,正在那里劈柴烧饭,听见有人搭船,他便探出头来招呼,说道:“开船还早得很哩!我们这航船有一定的规矩,要到吃过晚饭,落过太阳,还要点完一支蜡烛方才开船。你看这太阳还在树头顶,客人有事且请去干,到掌灯再来也耽误不了。”李公听说,道:“这也罢了。我且问你,搭船到杭州要多少钱?”船家道:“每位四百,饭钱在外。”李公道:“饭钱多少?”船家道:“你这客人真没出过门。一饭一菜,每客三十。这也是我们船家的老规矩,是祖宗留下的这个定例,出门人哪个不知道,你还要问吗?”李公道:“这就叫一回生二回熟,下次搭船我就不问你了。我且把这行李放在船上,待开船的工夫我来。”船家说道:“可以使得。”说完,便上前来接。李公把行李、雨伞就交待他,问道:“你这管船贵姓?”船家道:“我叫烧火阿二,本姓姓张,因为我妈嫁了姓李的,便又姓李。”李公道:“我这两件东西,你却收明白了。”阿二说:“错不了,你就是一包金子交给我也错不了,不要说你这点儿铺盖。你且瞧真了,这雨伞是拴在包袱上的,回来还照样交给你。”李公道:“是了,是了。”
说罢,仍转身由夹道回到桥上。靠桥栏望西看去,见是十里塘河,两岸人家接连不断,房后多有水阁,一群群的鹅鸭随波上下,游泳往来,甚是好看。怎见得?有诗为证: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李公观看一回,见天色尚早,便想道:“我既到此地,何不随喜一回,等吃过晚饭,然后下船。”便顺着脚步过桥来。
行不多远,见有一座大庙,修盖得庄严华丽,檐下竖着一块双龙蟠金的匾额,大书“敕建天妃宫”,正门却是关着,右边门洞里坐着一位道士,穿着青布道袍,手拿棕拂,面前摆着香盘卦筒,一块小小粉牌,上写着“善断吉凶”四个字。李公向来不信九流三教,见有许多人在那里问长问短,便走上前去看个热闹。见那道士童颜鹤发,碧眼朱瞳,三绺白须,飘飘欲仙。李公虽不信江湖,见这道士品格非凡,倒也肃然起敬,不觉上前一步。道士抬起头来,看见李公,便立起身来拱手道:“贵人何来?请里面待茶,贫道尚有一言。”李公道:“师傅看错人了。小可初学经商,路过贵地,即欲下船赶路,没有工夫耽搁,有负美意,改日再奉扰罢。”说完便转身要走。道士拦住道:“贵人,不必相瞒,此非说话之所,贫道也非本地人氏。早知今日之会,自崂山专为阁下而来,在此恭候已非一日。缘分既到,岂可错过?阁下试看,贫道岂是江湖骗子?何必见拒如此!”李公听他说话有因,知非平常,便拱手道:“师傅言重,学生遵命就是。”道士哈哈大笑,叫一个小童将卦摊收起。道士将袍袖一整,深深的向四围作了一个揖,说:“有慢众位,改日再请光临,恕贫道不得奉陪。”众人看道士举动古怪,个个看着李公,想知个究竟。谁想这道士忽然下这么个礼,分明是撵大众走的意思,却又是恭而且敬,万不能挑他的错处。
只得你看我,我看你,一个个都出门去了。
道士让李公先行,叫小童领路。走过穿堂,转弯进月亮门,是一个宽大院子,松柏成荫,绿苔铺地,中有一个团瓢,便让李公进去。你道什么叫团瓢?就是在平地搭一个草屋,仿佛窝铺的样子,却比窝铺高大,并且整齐干净。大凡修仙学道的,多用这个去处存身,为的是云游天下,到处安身,来得简便省事。
闲话少讲,言归正传。李公走进团瓢一看,并无桌椅,地上铺着一张棕垫,壁上挂一个葫芦,西壁下一个石炉,炭火通红,煎茶初熟。道士让李公坐定,便亲将葫芦取下,探手进去,取出两只茶杯,就炉上提壶斟茶奉上。李公接在手内,觉得一阵清香直通脑际,非寻常双窨官片的香味。正是:宝鼎香浓茶乍熟,幽居人静鸟窥帘。
不知道士留待李公到底是什么意见,且听下回分解。
- 推荐作品: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孝经
- 论语
- 尔雅
- 公羊传
- 易经
- 笠翁对韵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正史
- 汉书
- 后汉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隋书
- 旧五代史
- 南史
- 北史
- 金史
- 北齐书
- 陈书
- 南齐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汉官六种
- 明季北略
- 杂史
- 贞观政要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东观奏记
- 平宋录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载记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洛阳伽蓝记
- 华阳国志
- 都城纪胜
- 通典
- 读通鉴论
- 史通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孔子家语
- 说苑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孙子兵法
- 素书
- 百战奇法
- 三略
- 李卫公问对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韩非子
- 管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农家
- 齐民要术
- 氾胜之书
- 难经
- 千金方
- 濒湖脉学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饮膳正要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神相全编
- 渊海子平
- 葬书
- 九章算术
- 神峰通考
- 葬法倒杖
- 艺舟双楫
- 谱录
- 随园食单
- 吕氏春秋
- 墨子
- 梦溪笔谈
- 朱子家训
- 论衡
- 陶庵梦忆
- 龙文鞭影
- 池北偶谈
- 避暑录话
- 太平御览
- 宣室志
- 搜神记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镜花缘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子不语
- 东游记
- 鬼神传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北游记
- 何典
- 夷坚志
- 杨家将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老残游记续集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白牡丹
- 幻中游
- 小八义
- 春秋配
- 唐摭言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隋唐两朝志传
- 毛公案
- 释家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知言
- 僧宝传
- 庄子
- 阴符经
- 列子
- 黄庭经
- 云笈七签
- 文始真经
- 亢仓子
- 刘子
- 诗文评
- 总集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别集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长生殿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