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回 治奇病晨施药饵 访真情夜上茶楼
治奇病晨施药饵 访真情夜上茶楼
上回说到李公带了捕快人等上船,吃过晚饭即便开船,望嘉善进发。走了二十余里,天色已黑,李公就叫停船,派这四个捕快,分更次轮流守夜。次日天明开船,到晚便找一热闹的去处停泊。到第三日落太阳的时候,已到了嘉善地方了。那水手等巴不得靠了岸,忙到张富有家去报信,说富有已经问定了杀罪,下在县监。他兄弟也差人押去寻人头去了。
李公带了这九个人上岸,分做三个住处:派赵升同赵甲、王福住在一处;周起同张申、黄道梅住一处:李公同裴道运、李益、吴太住一处。先咐咐道:“你们都要改装。赵甲可装个烂腿,赵升装个驼背,王福装个算命测字的先生,到各烟馆、酒店打听。黄道梅、周起装个穷秀才,每日到各处茶坊,向吃茶的客人求帮告助。裴道运就挂招牌,在十字街行医。张申系本地人,人都认得,不能改装,就逢人称说为裴先生扬名。每日酉初、酉正、戌初、分做三起,到我的寓处见面,告诉日间耳闻目见的情形。”吩咐已毕,各寻住处,多相离不远。
李公便同裴、吴、李三人,找了一个小店,将破衣旧帽同吴太两个人分穿。李益就给裴道运背药箱。到了明日,裴道运就在三仙街十字路口将招牌挂起,地下铺了个包袱,将药箱摆设中间,上面排列着药瓶、刀剪,把膏药摊在箱履内,口中高叫道:“杭州五世医裴道运,路过贵地,扬名三天。有缘的趁早来治,试试我的手段,治不好的分文不要。贫穷的、施医舍药,也分文不要。”道言未了,早团团的围了一大圈的人。
忽有一个烂腿的,一跷一拐的来,分开众人,说道:“先生,我这腿疼痛得了不得,却是干痛,你看这一大片发黑,又不肿,又没有水,就是触手便连心的痛。请问你可治得好?”
裴道运说:“治不好那还算五世医么?我叫你立刻不痛,好好的走回家去,叫大众看看。我瞧你是个穷人,也不要你钱。你先将这腿用布好好包上。”那客人感谢不尽的便坐在地下,将那条腿用手巾扎上。老裴取出两粒丸药,说道:“哪位行方便的,布施一碗清水?”真有个年轻好事的,贪看把戏,取了一碗水,分开众人,递给老裴。老裴便叫那烂腿客人用水将两丸药送下。老裴又在他腿上用手磨擦了半晌,便说道:“客人,你站起来。”那客人立即起身。老裴说:“还疼吗?”那客人说道:“怪呀,不疼了。”老裴说:“你且用力在地下一蹬,看疼不疼。”那客人连蹬了三四下,哈哈笑道:“不疼,不疼。”老裴说:“这就好了。我再给你两张膏药,回家贴上,保你永远不犯。”那个客人口叫“活神仙”,磕头道谢,说道:“我穷人没么报答你,只能天天给你跪香扬名。”老裴道:“这是你与我有缘,倘没有缘法,任凭你给我千两黄金也治不好。”
那客人磕完头,拿了膏药,竟飞跑的去了。
那看的人无不个个称奇,人人说怪。老裴道:“不要说他这条腿,就是烂去了一半,也能给他立时医好。”旁人听见,更加称奇。就中有个老翁,挤过来说道:“活神仙,我老汉今年七十三,这双耳朵不通气了,有治法没有?”老裴大声的向他说:“容易,容易。我给你两丸药,就此吃下,再给你七丸,回家去隔一日吃一丸,不可出门,静坐半个月,保你听得见。”
那老翁吃了药,将那七丸包好,放在褡裢内,欢天喜地的去了。
因此一传俩,俩传仨,通时立刻,“活神仙”的名就传出了,看的人更拥挤不开。老裴道:“我每天在此,送医三天。今开尚有小事,诸位明早再来光降。”
众人中尚有要求医买药,那裴道运故意不肯,收拾起招牌,回寓去了。这里众人便称奇道怪的传扬开了。那个烂腿客人真请了一封香,跪在街心颂扬活神仙的灵验。于是,来来往往的人,个个想见活神仙的面。合境内有病的,都想求活神仙医,就怕活神仙明日不来。茶坊酒店议论不休,这且不在话下。
却说李公同吴太两个人,这一日就扮做穷途落魄的模样,在大街小巷往来。到了午后,听得人人传话活神仙治病的原由,知是裴道运作得机变,心中甚喜。但是仍察访不出凶手的消息。
看看天晚,只得仍回寓所。李公与老裴虽然同店,却是分做两起。老裴同李益早已回来,见李公回店,也不交谈,彼此心照不宣。少顷,赵升、周起等陆续来向李公处悄悄的回话。今早那个烂腿客人,原来不是别人,就是赵甲。却不便同李公说话,拿了香在店门磕了个头,说道:“谢活神仙。”李公便会意了。
那店主人问了赵甲的缘故,知道这位裴客人有起死回生的本领,便加意的巴结,不在话下。
晚上各自歇息,吴太向李公说道:“我们今日跑了一天,也察听不出一些消息。到底知道这凶手定在何处?这样的瞎访,不是海中捞月么?”李公道:“你不要忙,五七天内,我保你自有着落。”吴太便不敢再说,却是心中纳闷。看看不过定更天气,便推说出恭,溜到街上去散步解闷去了。
李公待他出去,也到街上打探消息。想起前日天河馆时情形,便一直向天桥走来。尚未过桥,看巷口有个茶馆,底下卖茶,楼上是个烟馆,来来往往,热闹非常。李公进了茶馆,走上扶梯,见吴太正在那里开灯吃烟,见了李公,似乎不好意思,急忙立起身来。李公使个眼色,叫他不要如此,便也在烟铺下首坐了,叫吴太照旧吃烟。那个跑堂的便给李公倒了一碗茶,摘了一把手巾,问要添一个灯不要。李公摆手道:“等会儿再说吧。”跑堂的接过手巾,转身去了。李公留心听众人的口风,有说活神仙治病怎么灵验的,有说南河下跳板船来了个新人儿会唱京调的。
忽听见壁铺上说道:“老三呀,天底下竟有这种冤枉事。”
一个说道:“什么冤枉?那个说:“你不知道咱镇上开航船的张富有会打人命官司?问成死罪,下了监牢了。”一个说道:“杀人偿命,咋说冤枉?”那个说道:“你知道这个人是他杀的么?这个事也怪不得你不知道,除了我,知道的也不多,可惜我不做问官。”李公听说话有因,回头仔细一看,见一个约三十来年纪,盘着辫,穿一件青布小袖棉袄,黑绒坎肩,盘着腿,坐在下首吃水烟。那个先说话的四十余岁,穿一件白灰夹小袄,青布坎肩,束着腰,紫绒带子,两太阳贴着头风膏,躺在上首,拿了烟在那里吸。李公知道对路,将身移的,听个清楚。这可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不知这两个人到底说出些什么来,且听下回分解。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十三经
- 左传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谷梁传
- 大学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匡谬正俗
- 正史
- 史记
- 汉书
- 后汉书
- 宋史
- 晋书
- 新唐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北史
- 金史
- 南齐书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松漠纪闻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传记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明儒学案
- 英雄记
- 水经注
- 蛮书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政书
- 通典
- 史评
- 读通鉴论
- 传习录
- 儒家
- 菜根谭
- 弟子规
- 围炉夜话
- 孔子家语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帝范
- 北溪字义
- 兵家
- 六韬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将苑
- 吴子
- 太白阴经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历代兵制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法家
- 商君书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棠阴比事
- 农桑辑要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伤寒论
- 难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四圣心源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九章算术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月波洞中记
- 棋经十三篇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茶经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淮南子
- 格言联璧
- 朱子家训
- 名贤集
- 人物志
- 龙文鞭影
- 老老恒言
- 尚书正义
- 类书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醒世恒言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二刻拍案惊奇
- 济公全传
- 鬼神传
- 狄公案
- 雍正剑侠图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南游记
- 夷坚志
- 杨家将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雷峰塔奇传
- 龙城录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小八义
- 春秋配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隋唐两朝志传
- 声律启蒙
- 释家
- 心经
- 了凡四训
- 道家
- 老子
- 庄子
- 阴符经
- 列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神仙传
- 云笈七签
- 文子
- 尹文子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别集
- 曾国藩家书
- 日知录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诗人玉屑
- 词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