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二
李案奇闻何书乎?小说也。小说则曷为乎序之?曰:序之者非以其书也,非以其书之为小说也;读其书,有所感于心,心有所感而书之,固不必其为序也。
夫幼而学者壮而行,儒生之素志也。乃不得行其所学于时,因记其所闻而为说;说又无济于当世之大用,仅而得署曰小,不亦重可悲乎?虽然,吾更因其所说而有说:如李公者,非所谓得行其志者乎?由令邑而守郡,而监司,而封疆,而督师,何莫非得行其志者?何莫非得见其所学者?而尤得死于王事,以名始,以节终,不亦几完人乎?乃骨肉未寒,而罪名加矣;诏墨未干,而恤典撤矣。纪功无寻,归狱有辞,讵始愿之所及乎?
故儒者非必得行其志为幸。得志而径情直行,以畅吾意之所欲,谓吾能得吾民之心,事皆可称此而行也;而不知军国重要之图,度海量力之诣,贸贸焉以万乘为孤注,一卤莽灭以行之,虽一瞑而万古不视,而大局更何堪回首乎?设李公有以陶淑其情性,不徒尚意气以用事,吾知其决不出此。设李公不能得志,终其身于一州一邑之长,得竭尽其能于茧丝保障之余,吾知其必能追踪李杜,比肩龚黄,将血食庙祀而无匮也。惜皆未然,竟铸此错。则得行其志,固非李公之幸也。然则,优游泮奂,得专心学问以考察当世之务,优其识以老其材,以待仔肩大任,而无复溃防覆余之虞,岂非儒生之大幸而钜公元老所求而不可得者乎?吾读是书,吾乌能无所感而不书?
光绪二十有八年清明后一日,恨恨生书。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集
- 尚书
- 论语
- 孟子
- 尔雅
- 公羊传
- 易经
- 大学
- 笠翁对韵
- 大戴礼记
- 匡谬正俗
- 正史
- 史记
- 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清史稿
- 旧唐书
- 隋书
- 宋书
- 新五代史
- 魏书
- 周书
- 南史
- 金史
- 北齐书
- 辽史
- 陈书
- 南齐书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纪事本末
- 松漠纪闻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平宋录
- 列女传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载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江南野史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武林旧事
- 吴船录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通典
- 史通
- 儒家
- 增广贤文
- 弟子规
- 幼学琼林
- 孔子家语
- 盐铁论
- 近思录
- 帝范
- 潜夫论
- 北溪字义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尉缭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法家
- 管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扬子法言
- 棠阴比事
- 农家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难经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食疗本草
- 医学源流论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月波洞中记
- 艺术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园冶
- 书目答问
- 杂家
- 鬼谷子
- 吕氏春秋
- 墨子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名贤集
- 容斋随笔
- 权谋残卷
- 清代名人轶事
- 金楼子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类书
- 太平御览
- 山海经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济公全传
- 鬼神传
- 狄公案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北游记
- 三遂平妖传
- 何典
- 南游记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岭表录异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老残游记续集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小五义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毛公案
- 释家
- 五灯会元
- 知言
- 阴符经
- 神仙传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刘子
- 总集
- 古文观止
- 冰鉴
- 浮生六记
- 幽梦影
- 呻吟语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文心雕龙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诗人玉屑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