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 母仪传·卫姑定姜
卫姑定姜者,卫定公之夫人,公子之母也。公子既娶而死,其妇无子,毕三年之丧,定姜归其妇,自送之,至于野。恩爱哀思,悲心感恸,立而望之,挥泣垂涕。乃赋诗曰:“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不及,泣涕如雨。”送去归泣而望之。又作诗曰:“先君之思,以畜寡人。”君子谓定姜为慈姑过而之厚。定公恶孙林父,孙林父奔晋。晋侯使郄犨为请还,定公欲辞,定姜曰:“不可,是先君宗卿之嗣也。大国又以为请,而弗许,将亡。虽恶之,不犹愈于亡乎!君其忍之。夫安民而宥宗卿,不亦可乎!”定公遂复之。君子谓定姜能远患难。诗曰:“其仪不忒,正是四国。”此之谓也。定公卒,立敬姒之子衎为君,是为献公。献公居丧而慢。定姜既哭而息,见献公之不哀也,不内食饮,叹曰:“是将败卫国,必先害善人,天祸卫国也!夫吾不获鱄也使主社稷。”大夫闻之皆惧。孙文子自是不敢舍其重器于卫。鱄者,献公弟子鲜也。贤,而定姜欲立之而不得。后献公暴虐,慢侮定姜。卒见逐走,出亡至境,使祝宗告亡,且告无罪于庙。定姜曰:“不可。若令无神,不可诬。有罪,若何告无罪也。且公之行,舍大臣而与小臣谋,一罪也。先君有卫卿以为师保,而蔑之,二罪也。余以巾栉事先君,而暴妾使余,三罪也。告亡而已,无告无罪。其后赖鱄力,献公复得反国。君子谓定姜能以辞教。诗云:“我言惟服。”此之谓也。郑皇耳率师侵卫,孙文子卜追之,献兆于定姜曰:“兆如山林,有夫出征而丧其雄。”定姜曰:“征者丧雄,御寇之利也。大夫图之。”卫人追之,获皇耳于犬丘。君子谓定姜达于事情。诗云:“左之左之,君子宜之。”此之谓也。
颂曰:卫姑定姜,送妇作诗,恩爱慈惠,泣而望之。数谏献公,得其罪尤。聪明远识,丽于文辞。
- 推荐作品:
- 子
- 集
- 十三经
- 尚书
- 左传
- 礼记
- 仪礼
- 孟子
- 尔雅
- 公羊传
- 谷梁传
- 易经
- 笠翁对韵
- 易传
- 子夏易传
- 大戴礼记
- 后汉书
- 新唐书
- 清史稿
- 元史
- 旧五代史
- 南史
- 梁书
- 辽史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杂史
- 五代史阙文
- 平宋录
- 传记
- 列女传
- 唐才子传
- 高士传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吴船录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史评
- 读通鉴论
- 传习录
- 小窗幽记
- 幼学琼林
- 孔子家语
- 说苑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潜夫论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六韬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将苑
- 吴子
- 尉缭子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韩非子
- 法家
- 农家
- 齐民要术
- 伤寒论
- 难经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针灸大成
- 洗冤集录
- 温病条辨
- 渊海子平
- 葬书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疑龙经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灵城精义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谱录
- 书目答问
- 吕氏春秋
- 墨子
- 百家姓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池北偶谈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宣室志
- 小说家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警世通言
- 西厢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新齐谐
- 子不语
- 鬼神传
- 狄公案
- 十二楼
- 穆天子传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夷坚志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前汉演义
- 岭表录异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唐摭言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心经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僧宝传
- 老子
- 庄子
- 阴符经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神仙传
- 悟真篇
- 文子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尹文子
- 刘子
- 总集
- 昭明文选
- 别集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呻吟语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随园诗话
- 词源
- 诗人玉屑
- 词曲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