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食物
《本草》谓煮饭:以陈廪米为补益,秋谷初成,老年食之,动气发病。愚意胃弱难化则有之,滋润香甘,莫如新粒,不妨酌宜而食;微炒则松而易化,兼开胃。有香稻米,炒则香气减,可竟煮食,煮必过熟,乃佳。昌黎诗,所谓“匙抄烂饭稳送之,合口软嚼如牛 司”也。有以米浸水,冬月冰之风干,煮饭松软,称老年之供。凡煮白米,宜紧火,候熟开锅即食。廪米炒米宜缓火,熟后有顷,俟收湿气,则发松透里。
煮粥用新米,香甘快胃,乐天诗云:“粥美尝新米”,香稻弥佳。按《本草》煮粥之方甚多,大抵以米和莲肉为第一,其次芡实薏苡仁俱佳。此外或因微疾,借以调养,虽各有取益,要非常供。李笠翁曰:煮饭勿以水多而减,煮粥勿以水少而添,方得粥饭下味。
茶能解渴,亦能致渴,荡涤精液故耳。卢仝七碗,乃愈饮愈渴,非茶量佳也。《内经》谓“少饮不病喘渴”;《华陀食论》曰:“苦茶久食益意思”,恐不足据。多饮面黄,亦少睡。魏促先《谢友人惠茶》诗云:“不敢频尝无别意,只愁睡少梦君稀。”惟饭后饮之,可解肥浓;若清晨饮茶,东坡谓“直入肾经”,乃引贼入门也。茶品非一,近地可觅者,武夷六安为尚。
《诗·豳风》云:“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书酒诰云,厥父母庆。”自洗腆[tiǎn丰厚],致用酒。酒固老年所宜,但少时伤于酒,老必戒;即素不病酒,黄昏后亦不宜饮,惟宜午后饮之,藉以宣导血脉。古人饮酒,每在食后,《仪礼》谓之“酳[yìn吃东西后用酒漱口]”。注云: 酳者,演安其食也。今世俗筵宴,饱食竣,复设小碟以侑酒,其犹存古之意与?米酒为佳,曲酒次之,俱取陈窨[yìn地下室]多年者。烧酒纯阳,消烁真阴,当戒。烟草据姚旅露书,产吕宋,名“淡巴菰”,《本草》不载,《备要》增入,其说却未明确。愚按:烟草味辛性燥,熏灼耗精粹,其下咽也,肺胃受之,有御寒解雾辟秽消腻之能,一入心窍,便昏昏如醉矣。清晨饮食未入口,宜慎。笃嗜者甚至舌胎黄黑,饮食少味,方书无治法,食猪羊油可愈,润其燥也。有制水烟 ,隔水吸之者;有令人口喷,以口接之者,畏其熏灼,仍难捐弃,故又名“相思草”。《蚓庵琐语》曰:“边上人寒疾,非烟不治,至以匹马易烟一斛”。明崇祯癸未,禁民私售,则烟之能御寒信矣!盛夏自当强制。
葅[zū]菜之属,每食所需,本非一类,人各有宜。文王嗜菖藃(“高”換成“蜀”),孔子不撤姜食,皆审其所宜,故取之。非仅曰菖可益聪,姜可通神明也。按菖藃(“高”換成“蜀”)即菖蒲葅,《遯庵秘录》有种石菖蒲法,以辰砂槌末代泥,候其生发,采根食之,不必定作葅也。利窍兼可镇心,据云能治不寐,极为神妙之品。
蒸露法同烧酒,诸物皆可蒸,堪为饮食之助。盖物之精液,全在气味,其质尽糟粕耳。犹之饮食入胃,精气上输于肺,宣布诸藏,糟粕归于大肠与蒸露等。故蒸露之性虽随物而异,能升腾清阳之气,其取益一也。如稻米露发舒胃阳,可代汤饮,病后尤宜。他如藿香薄荷之类,俱宜蒸取露用。《泰西水法》曰:“西国药肆中,大半是药露,持方诣肆,和露付之。”则方药亦可蒸露也,须预办蒸器,随物蒸用。
水陆飞走诸食物,备载《本草》,可考而知。但据其所采论说,试之不尽获验。张文潜诗云:“我读《本草》书,美恶未有凭。”是岂人之禀气不同,遂使所投亦异耶?当以身体察,各随禀气所宜而食之,则庶几矣。
- 推荐作品:
- 集
- 十三经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孝经
- 孟子
- 尔雅
- 易经
- 中庸
- 大学
- 易传
- 文昌孝经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正史
- 汉书
- 新唐书
- 清史稿
- 隋书
- 魏书
- 周书
- 北史
- 金史
- 梁书
- 陈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杂史
- 松漠纪闻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东观奏记
- 别史
- 晏子春秋
- 唐才子传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载记
- 江南野史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岭外代答
- 通典
- 史通
- 传习录
- 儒家
- 弟子规
- 国语
- 孔子家语
- 说苑
- 潜夫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六韬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吴子
- 司马法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法家
- 管子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折狱龟鉴
- 农家
- 天工开物
- 农桑辑要
- 黄帝内经
- 难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针灸大成
- 饮膳正要
- 温病条辨
- 术数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九章算术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古画品录
- 书目答问
- 杂家
- 鬼谷子
- 百家姓
- 格言联璧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避暑录话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小说家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博物志
- 镜花缘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二刻拍案惊奇
- 新齐谐
- 唐传奇
- 子不语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狄公案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三刻拍案惊奇
- 何典
- 南游记
- 绣云阁
- 南北史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荡寇志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老残游记续集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小五义
- 独异志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薛仁贵征东
- 隋唐两朝志传
- 毛公案
- 心经
- 五灯会元
- 中说
- 知言
- 老子
- 庄子
- 阴符经
- 列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太玄经
- 悟真篇
- 文子
- 亢仓子
- 尹文子
- 诗文评
- 总集
- 别集
- 幽梦影
- 日知录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词源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