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袜
袜以细针密行,则絮坚实,虽平匀观美,适足未也。须绸里布面,夹层制就,翻入或绵或絮,方为和软适足。又乐天诗云:“老遣宽裁袜”,盖不特脱着取便,宽则加温暖耳。其长宜过膝寸许,使膝有盖护,可不另办护膝。护膝亦曰“蔽厀[xī古同“膝”] ”,《内经》曰:“膝者筋之府”,不可着冷,以致筋挛筋转之患。
绒袜颇暖,出陕西省者佳。择其质极软滑者,但大小未必恰当,岂能与足帖然?且上口薄,不足护其膝,初冬可着。或购宽大者,缉以皮里,则能增其暖膝可护。
有连裤袜,于裤脚下,照袜式裁制,絮薄装之。既着外仍加袜,不特暖胜于常,袜以内亦无 脚堆摺之弊。
《内经》曰:“阴脉集于足下,而聚于足心。”谓经脉之行,三阴皆起于足,所以盛夏即穿厚袜,亦非热不可耐。此其验也,故两足四时宜暖。《云笈七签》有“秋宜冻足”之说,不解何义。至夏穿絮袜,自必作热,用麻片椎熟,寮之即妥,不必他求也。或天气烦热,单与夹袜,俱可暂穿。按袜制见商代,曰“角袜”,两幅相承,中心系带,今穿单夹袜,亦需带系,乃不下坠。老年只于袜口后,缀一小钮以扣之,可免束缚之痕。
袜内将木瓜曝研,和絮装入,治腿转筋。再则袜底先铺薄絮,以花椒肉桂研末渗入,然后缉就,乍寒时即穿之,可预杜冻疮作患。或用樟脑,可治脚气。陶弘景曰:腿患转筋时,但呼木瓜名,及书土作“木瓜”字皆验。此类乎祝由,存其说可耳。
袜外加套,上及于股,所谓套裤。本属马上所用,取其下体紧密,家居办此,亦颇适于体。可单可夹,可绵可皮,随天时之寒暖,作套外之加减。
袜以内,更衬单袜,其长必与加外袜等,半截者不堪用。冬月有以羊毛 线编就,铺中现成售者,亦颇称足。而暖如穿皮,里袜则无藉此。
- 推荐作品:
- 史
- 子
- 集
- 十三经
- 诗经
- 尚书
- 孝经
- 论语
- 谷梁传
- 易经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史记
- 汉书
- 后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晋书
- 新唐书
- 隋书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北史
- 金史
- 梁书
- 北齐书
- 辽史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续资治通鉴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贞观政要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列女传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英雄记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洛阳伽蓝记
- 华阳国志
- 都城纪胜
- 庐山记
- 通典
- 史评
- 史通
- 幼学琼林
- 近思录
- 明夷待访录
- 潜夫论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尉缭子
- 司马法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历代兵制
- 投笔肤谈
- 韩非子
- 法家
- 管子
- 商君书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食疗本草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葬法倒杖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谱录
- 茶经
- 随园食单
- 杂家
- 鬼谷子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梦溪笔谈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困学纪闻
- 西京杂记
- 池北偶谈
- 齐东野语
- 太平御览
- 搜神后记
- 山海经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醒世恒言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酉阳杂俎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狄公案
- 十二楼
- 花月痕
- 北游记
- 常言道
- 南游记
- 夷坚志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小五义
- 小八义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释家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中说
- 知言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道家
- 庄子
- 阴符经
- 黄庭经
- 老子想尔注
- 尹文子
- 诗文评
- 总集
- 昭明文选
- 浮生六记
- 呻吟语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伯牙琴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词源
- 词曲
- 牡丹亭
- 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