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道第六
贤良所以屡求而不至,难进而易退者,非为爱身而不死王事,适恐尽忠而主莫之信耳。自知有材识之人,外恭谨而内无忧。其于众也,和正而不狎,亲之则弥庄,疏之则退去而不怨,穷厄则以命自宽,荣达则以道自正。人有视其仪贤也,听其声贤也,征神课识,或负所望。夫贤人其见用也,入则讽誉,出则龚默,职司勤辨,居室俭闲。其未见用也,藏身于众,藏识於目,藏言于口,饱食安步,独善其身,贞而不怨。智者不疑事,识者不疑人。有识之士行危而色不可疏,言逊而理不可拔。凡谓贤人不自称贤,效在官政,功在事事。太平之时,上士运其识,中士竭其耐,小人输其力。
齐有掊子者,材可以振国,行可以独立,事父母孝,谨乡党恭。循念居贫无以为养,施信义而游者久之矣。所如寡合,或为乘时夸毗者所蚩。绐于是,负杖步足问乎亢仓子,曰:吾闻至人忘情,黎人不事情。存情之曹,务其教训而尊信义。吾乃今不知为工受不信为信,信而不见信为信;为勤慕义为义,人义而不俟义为义。然则信义之士,常独厄随退。胡以取贵乎?时而教理之所上也。亢仓子俯而循衽,仰而譆,超然而歌曰:时之阳兮信义昌,时之默兮信义伏。阳与默、昌与伏,汩吾无谁私兮,羌忽不知其读。夫运正性以如适,而物莫之应者,真不行也。夫真且不行,谓之道丧。道丧之时,上士乃隐。隐之为义有可为也、莫可为者也,有可用也、莫可用者也。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故莫可用者也。
祭公问贤材何从而不致,亢仓子曰:贤正可待不可求,材慎在求不慎无若。天子静、大臣明、刑不避贵、泽不隔下,则贤人自至而求用矣。贤人用则四海之内明,目而视清,耳而听坦,心而无郁矣。天自成,地自宁,万物醇化,鬼神不能灵,故曰贤,正可待不可求。若天子勤明,大臣和理,之求士也,则恹弘方大、公直靖人之才至;若天子苛察,大臣躁急,之求士也,则曲心巧应、毁方破道之才至;若天子疑忌,大臣巧随,之求士也,则奇姓异名、仄媚怪术之才至;若天子自贤,大臣固位,之求士也,则事文逐誉、贪浊浮丽之才至;若天子依违,大臣回佞,之求士也,则外忠内僻、情毒言和之才至。故曰才慎在求不慎无若者。黄帝得常仙封鸿鬼容丘,商王得伊尹中兴得甫申,齐桓得宁籍,皆由数。君体道迈仁,布昭圣武,思辑光明,宽厚昌正,而众贤自至而求用,非为简核而得也。祭公曰:夫子云贤人不求而自至,亦有非贤不求而自至者乎?亢仓子曰:夫非贤不求而自至者,固众矣。夫天下有道,则贤人不求而自至;天下无道,则非贤不求而自至。人主有道者寡,无道者众,天下贤人少,不肖者多。是知非贤不求而自至者多矣。祭公曰:贤固济天下,材亦能济天下,俱济天下,贤与材安异耶?亢仓子曰:窘乎哉,其问也!夫功成事毕,不徇封誉,恭退朴俭之谓贤;功成事毕,荣在禄誉,光扬满志之谓材。贤可以镇国,材可以理国。所谓镇者,和宁无为,人不知其力;所谓理者,勤率其事,人知所于德。一贤统众材则有余,众材度一贤犹不足。如是贤材之殊域,有居山林而喧者,有在人俗而静者,有喧而正者,有静而邪者也。凡视察其貌鄙俗而能有贤者,万不有一;视察其貌端雅,而实小人者十而有九失。夫不炼其言而知其文,不责其仪而审其度,不采其誉而知其善,不流其毁而断其实,可谓有识者也。
- 推荐作品:
- 经
- 子
- 集
- 十三经
- 诗经
- 尚书
- 左传
- 周礼
- 孝经
- 公羊传
- 谷梁传
- 其他经学
- 中庸
- 大学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正史
- 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晋书
- 清史稿
- 隋书
- 宋书
- 元史
- 旧五代史
- 南史
- 北史
- 金史
- 北齐书
- 陈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三朝北盟会编
- 杂史
- 五代新说
- 松漠纪闻
- 靖康传信录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平宋录
- 列女传
- 高士传
- 载记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东京梦华录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庐山记
- 政书
- 通典
- 史评
- 读通鉴论
- 菜根谭
- 弟子规
- 幼学琼林
- 孔子家语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北溪字义
- 素书
- 孙膑兵法
- 三略
- 吴子
- 司马法
- 兵法二十四篇
- 练兵实纪
- 虎钤经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法家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折狱龟鉴
- 医家
- 农桑辑要
- 黄帝内经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医学源流论
- 神相全编
- 渊海子平
- 九章算术
- 神峰通考
- 李虚中命书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谱录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杂家
- 鬼谷子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陶庵梦忆
- 池北偶谈
- 避暑录话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宣室志
- 小说家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儒林外史
- 西厢记
- 喻世明言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酉阳杂俎
- 子不语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狄公案
- 十二楼
- 穆天子传
- 常言道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夷坚志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儿女英雄传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大唐新语
- 河东记
- 幻中游
- 独异志
- 林公案
- 隋唐两朝志传
- 释家
- 了凡四训
- 中说
- 知言
- 僧伽吒经
- 阴符经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庭经
- 太玄经
- 文子
- 文始真经
- 尹文子
- 诗文评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西湖梦寻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词源
- 词曲
- 牡丹亭
- 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