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鉴赏
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在该书中,作者首先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博大的神话世界,在这个神话世界里,作品将读者带到了远古洪荒时代,无论是盘古的开天辟地给浑沌世界带来的希望,还是三皇五帝筚路蓝缕的创业,作品都旨在用艺术形象向读者说明,祖先在创世纪的生涯中,用他们美丽想象和幻想编织着中华民族的理想花坏,在奇幻的世界中寻找着理性之光,在大自然面前表现出征服自然的自信。天地昏暗,在该书中作者在抨击篡逆乱臣贼子,,歌颂圣主贤臣、孝子节妇的时侯,还特别注意用儒家的观点来统帅这一思想内容。
《论语·季氏篇》云: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显然,孔子的这段话是针对当时的历史现状而说出,在一定的程度上体现着孔子的历史观,在该书中,可以看到,无论是写史前神话传说时代的征伐,还是写夏商周三代的征伐,作者都是在努力用孔子的观点来作为衡量是非的标准。在作者的笔下,由于蚩尤是炎帝神农氏的臣子,那么蚩尤就必须恪守做臣子的道理,,而不能有任何的僭越行为,那么当蚩尤起兵争帝的时侯,其结局只能是兵败为轩辕所杀。这样作者就将神话传说时代的蚩尤与轩辕部族间的争战改造成合乎儒家观点的历史,并将孔子正名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伦理道德贯串于神话传说之中。《伦语·述而篇》云,子不语怪、力、乱、神。就是说孔子不谈怪异、勇力、叛乱和鬼神之事。在作品中这一观点似乎得到了很好的贯彻。在《韩非子·外储说左下》里,当鲁哀公问孔子夔一足是否可信时,,孔子则玩弄了断句的技巧,将夔一足解释成夔有一足。周游在将夔的故事写入作品时就摒弃了夔的神异性,而是采用孔子认为夔以音乐教化天下的形象,从而将夔这一形象历史化了。这一改造无疑减弱了作品的神话色泽,表现出作者对神话的困惑。因而使读者在作品中看到这样两个截然相反的创作倾向,也就是说当作者对神话采取积极的态度时,发挥神话的想象、幻想、联想的优势时,他可以为读者创造一个奇妙的神话世界;当作者站在儒家的立场来阉割神话时,,作品中的神话故事就会失去原有的光泽,成为宣扬儒家思想的传声筒。
尽管作者站在儒家思想的立场阉割了一些上古神话的本来面目,但在作品强调的儒家思想内容里还是有不少可取之处的,特别是作品在歌颂圣主贤臣的过程中,也有目的地批判了暴君的统治,宣传了仁的思想价值。在孔子的思想体系里,以仁为核心的哲学思想就是要使天下安定,保护大多数的生命,就是要提倡仁者爱人。在作品中,无论是史前神话传说还是夏商周三代,作者始终是把仁作为衡量是非的标准,作为歌颂圣主贤宦与批判暴君逆臣的重要内容,,由于挚贪财好色,尧率八元劝谏无效,于是在众诸侯的拥立下,尧可以称帝。又由于夏桀商纣残暴无道,于是具有仁之美德的成汤、周文王、武王便可取得天下。
- 推荐作品:
- 史
- 子
- 集
- 十三经
- 左传
- 仪礼
- 孝经
- 尔雅
- 易经
- 中庸
- 笠翁对韵
- 易传
- 子夏易传
- 白虎通义
- 汉书
- 宋史
- 晋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金史
- 北齐书
- 辽史
- 陈书
- 西夏书事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贞观政要
- 五代史阙文
- 顺宗实录
- 别史
- 平宋录
- 传记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十六国春秋
- 英雄记
- 载记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洛阳伽蓝记
- 蛮书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读通鉴论
- 儒家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说苑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潜夫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孙子兵法
- 六韬
- 司马法
- 乾坤大略
- 李卫公问对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何博士备论
- 管子
- 慎子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难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洗冤集录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温病条辨
- 神相全编
- 李虚中命书
- 艺术
- 古画品录
- 茶经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杂家
- 墨子
- 淮南子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尚书正义
- 风俗演义
- 类书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宣室志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搜神记
- 儒林外史
- 西厢记
- 封神演义
- 镜花缘
- 东周列国志
- 初刻拍案惊奇
- 幽明录
- 二刻拍案惊奇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子不语
- 东游记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狄公案
- 十二楼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南游记
- 杨家将
- 西汉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荡寇志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李公案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南史演义
- 独异志
- 小八义
- 春秋配
- 北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声律启蒙
- 心经
- 无量寿经
- 中说
- 知言
- 僧伽吒经
- 庄子
- 阴符经
- 列子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子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尹文子
- 诗文评
- 古文观止
- 别集
- 浮生六记
- 幽梦影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伯牙琴
- 随园诗话
- 训蒙骈句
- 诗人玉屑
- 词曲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