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回 桀王丧国走南巢
桀王丧国走南巢
却说桀见人马至近,乃葛伯侯一支人马,未曾会合,故于此处相遇。葛侯见桀杀得力尽筋舒,葛伯侯旁奏曰:“履一有文书,会臣叛逆,臣未敢为党,恐我主有失,领兵来迟。失救,臣之罪也。鸣条坡兵甚勇,难以抵敌,不若奔走三朡之国,再作别图。”君臣二人走三朡国。夏兵逃得命回者,报说赵梁、韦顺、顾命、昆吾俱死乱军中。桀问曰:“彼兵入我都城否?”卒曰:“小人等只随天王逃命,不知都城之事。”桀哭曰:“朕之爱姬,不知可逃走否?”
桀方入三朡城,坐尚未稳,小卒来报,后兵追至,将城围得铁桶一般。桀问葛伯侯曰:“似此奈何?”葛侯曰:“此去南巢城不远,其城坚固。臣为前部,我主断后,杀出重围,走往南巢安徽巢县,方可栖止。”桀闻言,令三军饱食。葛侯当先,桀王继后,杀出三朡城,与汤兵大战。费昌、葛侯交锋,未及十合,葛侯被费昌刺死。桀猛勇,无人敢阻,遂拼死杀出,径奔南巢城,坚闭不出。
汤欲围南巢,伊尹曰:“不可。今桀穷矣,追之无益。国不可一日无君,我主可同众诸侯回兵,入帝都以正大位,而安百姓。”汤依言,即传令同众诸侯入帝都。帝都百姓,家户皆排香案迎接。汤走马登殿,左右报曰:“妹喜闻桀王战死,投井身亡。”汤命葬之。又报赵梁、韦顺、顾命、昆吾四人家属,皆被百姓杀死。汤曰:“此数贼臣,皆百姓之切齿恨者,勿论。可急出榜安民赦之。”百姓鼓舞大悦,开桀府库,赈恤老幼,大赏三军。令设筵宴,大会诸侯。众诸侯齐声言曰:“今汤王仁义布于四海,恩德著于天下,今与民除其大害,宜立为王,以正大位。”汤曰:“不可。天下非一家之有也,惟有德者,可以居之。某德薄才疏,难承帝位。”诸侯皆曰:“明公仁德昭著,功绩盖世,今辞不王,谁敢王之?”汤三让不受,众诸侯皆顿首大哭。汤见众诸侯诚心,只得即天子之位于亳城今河南偃师。
桀王在位五十年而亡国。夏朝传君一十七世,受祚共四百五十八年。不知后来若何,且听下回分解。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子
- 集
- 十三经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孝经
- 论语
- 孟子
- 尔雅
- 易经
- 其他经学
- 中庸
- 大学
- 子夏易传
- 匡谬正俗
- 后汉书
- 宋史
- 清史稿
- 宋书
- 新五代史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北齐书
- 辽史
- 陈书
- 南齐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三朝北盟会编
- 杂史
- 五代新说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别史
- 平宋录
- 传记
- 高士传
- 万历野获编
- 地理
- 洛阳伽蓝记
- 蛮书
- 都城纪胜
- 庐山记
- 通典
- 史通
- 传习录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小窗幽记
- 孔子家语
- 说苑
- 盐铁论
- 中论
- 孙膑兵法
- 将苑
- 吴子
- 尉缭子
- 太白阴经
- 兵法二十四篇
- 武经总要
- 便宜十六策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韩非子
- 法家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医家
- 齐民要术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难经
- 濒湖脉学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扁鹊心书
- 渊海子平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灵城精义
- 谱录
- 茶经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杂家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墨子
- 淮南子
- 格言联璧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搜神后记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三国演义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老残游记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鬼神传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三刻拍案惊奇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杨家将
- 西汉演义
- 女仙外史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后汉演义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南史演义
- 小五义
- 白牡丹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隋唐两朝志传
- 声律启蒙
- 释家
- 心经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知言
- 僧伽吒经
- 老子
- 庄子
- 黄庭经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尹文子
- 刘子
- 诗文评
- 别集
- 冰鉴
- 浮生六记
- 幽梦影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