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中·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十八
(论一首 脉证三条 方五首)
诸浮数脉,应当发热,而反洒淅恶寒,若有痛处,当发其痈。
师曰:诸痈肿,欲知有脓无脓,以手掩肿上,热者为有脓,不热者为无脓。
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腹内有痈脓,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
薏苡附子败酱散方
薏苡六十分 附子二分 败酱五分
右三味,杵末,取方寸匕,以水二升,煎减半,顿服。(小便当下)
肠痈者,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其脉迟紧者,脓未成,可下之,当有血。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大黄牡丹汤主之。
大黄牡丹汤方
大黄四两 牡丹一两 桃仁五十个 瓜子半升 芒硝三合
右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芒硝,再煎沸,顿服之,有脓当下;如无脓,当下血。
问曰:寸口脉浮微而涩,然当亡血,若汗出,设不汗者云何?答曰:若身有疮,被刀斧所伤,亡血故也。
病金疮,王不留行散主之。
王不留行散方
王不留行十分(八月八日采) 溯瞿细叶十分(七月七日来) 桑东南根(白皮十分,三月三日采) 甘草十八分 川椒三分(除目及闭口者,汗) 黄芩二分 干姜二分 芍药 厚朴各二分
右九味,桑根皮以上三味烧灰存性,勿令灰过,各别杵筛,合治之为散,服方寸匕。小疮即粉之,大疮但服之,产后亦可服。如风寒,桑东根勿取之。三物皆阴干百日。
排脓散方
枳实十六枚 芍药六分 桔梗二分
右三味,杵为散,取鸡子黄一枚,以药散与鸡黄相等,揉和令相得饮,和服之,日一服。
排脓汤方
甘草二两 桔梗三两 生姜一两 大枣十枚
右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温服五合,日再服。
浸淫疮,从口流向四肢者,可治;从四肢流来人口者,不可治。
浸淫疮,黄连粉主之。(方未见)
- 推荐作品:
- 经
- 集
- 尚书
- 左传
- 周礼
- 仪礼
- 孝经
- 论语
- 孟子
- 公羊传
- 其他经学
- 大学
- 子夏易传
- 大戴礼记
- 匡谬正俗
- 正史
- 史记
- 汉书
- 晋书
- 旧唐书
- 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北史
- 陈书
- 南齐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续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过江七事
- 杂史
- 松漠纪闻
- 九州春秋
- 平宋录
- 传记
- 列女传
- 唐才子传
- 载记
- 吴越春秋
- 江南野史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政书
- 通典
- 儒家
- 孔子家语
- 近思录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潜夫论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六韬
- 孙膑兵法
- 尉缭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武经总要
- 便宜十六策
- 何博士备论
- 韩非子
- 法家
- 管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折狱龟鉴
- 邓析子
- 医家
- 农家
- 天工开物
- 农桑辑要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食疗本草
- 肘后备急方
- 天玉经
- 葬法倒杖
- 艺舟双楫
- 园冶
- 千字文
- 智囊全集
- 朱子家训
- 夜航船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类书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红楼梦
- 警世通言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博物志
- 镜花缘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鬼神传
- 狄公案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常言道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杨家将
- 女仙外史
- 说唐全传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河东记
- 小五义
- 幻中游
- 独异志
- 春秋配
- 林公案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释家
- 了凡四训
- 中说
- 知言
- 老子
- 庄子
- 抱朴子
- 黄庭经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文子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尹文子
- 刘子
- 诗文评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浮生六记
- 幽梦影
- 呻吟语
- 日知录
- 郁离子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词曲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