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
诸葛亮是三国时代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早年随叔父诸葛玄从山东老家迁居荆州,后隐居襄阳隆中,人称卧龙。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他向刘备提出了夺取荆、益,外结好孙权,内革新政治,积蓄力量,准备条件,统一全国的建议,即著名的《隆中对》。从此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他辅佐刘备、刘禅创建了蜀国,自任丞相。刘禅继位后,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掌管蜀汉军政大权。
当政期间,励精图治,赏罚严明,革除弊政,推行屯田,发展生产,改善和西南各民族的关系,对于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的发展和民族团结做出了有益的贡献。他还积极推行联吴抗魏的战略方针,曾五次出兵攻魏,争夺中原。虽鞠躬尽瘁,死而后己,但困力不从心,于建兴十二年死于五丈原军中。他足智多谋,善于治军,相传革新连驽、创八阵图、造木牛流马,受到后人的崇敬。
自陈寿编《诸葛亮集》后,明清又编辑多种,如明王士骐编《武侯全书》二十卷、杨时伟编《诸葛忠武全书》十卷、清朱编辑《诸葛武侯集》二十卷、张澍编《诸葛亮集》等。中国兵书史上有一种现象,就是伪托之作多托于先圣先贤。由于诸葛亮被后人当作智慧的化身,所以,正象《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的盖宋以来兵家之书,多托于亮。各种书目著录诸葛亮撰的兵书就有二十余种。
- 推荐作品:
- 经
- 十三经
- 诗经
- 尚书
- 左传
- 周礼
- 仪礼
- 孝经
- 孟子
- 尔雅
- 公羊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中庸
- 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史记
- 三国志
- 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晋书
- 新唐书
- 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北齐书
- 辽史
- 编年史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杂史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奉天录
- 九州春秋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载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江南野史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吴船录
- 庐山记
- 政书
- 通典
- 史评
- 史通
- 儒家
- 围炉夜话
- 国语
- 孔子家语
- 说苑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中论
- 北溪字义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六韬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李卫公问对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法家
- 商君书
- 棠阴比事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伤寒论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洗冤集录
- 肘后备急方
- 温病条辨
- 术数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渊海子平
- 葬书
- 天玉经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艺术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茶经
- 书目答问
- 鬼谷子
- 格言联璧
- 笑林广记
- 颜氏家训
- 夜航船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困学纪闻
- 尚书正义
- 齐东野语
- 类书
- 太平御览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西厢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博物志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剪灯新话
- 绿野仙踪
- 老残游记
- 官场现形记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三侠五义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南游记
- 杨家将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说唐全传
- 雷峰塔奇传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大唐新语
- 河东记
- 小五义
- 白牡丹
- 独异志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唐摭言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心经
- 知言
- 庄子
- 阴符经
- 列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神仙传
- 悟真篇
- 文子
- 文始真经
- 亢仓子
- 总集
- 昭明文选
- 别集
- 冰鉴
- 幽梦影
- 呻吟语
- 西湖梦寻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随园诗话
- 词曲
- 闲情偶寄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