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谨候
夫败军丧师,未有不因轻敌而致祸者,故师出以律,失律则凶。律有十五焉:一曰虑,间谍明也;二曰诘,谇候谨也;三曰勇,敌众不挠也;四曰廉,见利思义也;五曰平,赏罚均也;六曰忍,善含耻也;七曰宽,能容众也;八曰信,重然诺也;九曰敬,礼贤能也;十曰明,不纳谗也;十一曰谨,不违礼也;十二曰仁,善养士卒也;十三曰忠,以身徇国也;十四曰分,知止足也;十五曰谋,自料知他也。
凡是将领领兵出师不利,都是因为轻视敌军而产生的后果,所以军队在出师时要严格法律、法令,详细考虑各种细节,按战争规律行事,否则的话仍然会招致灭亡。这些应该注意的问题有十五项:一是虑,要仔细地考虑、谋划,探明敌人的所有情况;二是诘,盘问、追查,搜集敌人情报,并仔细判断情报的真假;三是勇,见敌人阵势威武强大的不退怯;四是廉,不为眼前小利所诱惑,以义为重;五是平,赏罚公正,公平合理;六是忍,忍辱负重,寄希望于未来更伟大的使命;七是宽,宽厚,宽宏大量,能包容他人;八是信,忠信、诚实,遵守诺言;九是敬,对有才德的人以礼相待;十是明,明白是非,不听信搀言;十一是谨,严谨、慎重,不违礼不悖法;十二是仁,仁爱,能无微不至地关心、体贴下级官兵;十三是忠,忠诚报国,为了国家的利益,就是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十四是分,行为有分寸,守本分,做事情量力而行;十五是谋,足智多谋,能知己知彼。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集
- 十三经
- 尚书
- 左传
- 孝经
- 谷梁传
- 易经
- 笠翁对韵
- 易传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三国志
- 汉书
- 后汉书
- 明史
- 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魏书
- 周书
- 金史
- 辽史
- 逸周书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过江七事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十七史百将传
- 载记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华阳国志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史通
- 传习录
- 儒家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荀子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潜夫论
- 三十六计
- 六韬
- 尉缭子
- 司马法
- 乾坤大略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法家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扬子法言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医家
- 农家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黄帝内经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饮膳正要
- 温病条辨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滴天髓阐微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茶经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鬼谷子
- 吕氏春秋
- 墨子
- 百家姓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夜航船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老老恒言
- 风俗演义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宣室志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封神演义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剪灯新话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隋唐演义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狄公案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绣云阁
- 荡寇志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小五义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北史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声律启蒙
- 了凡四训
- 知言
- 僧宝传
- 老子
- 庄子
- 阴符经
- 列子
- 黄庭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子
- 文始真经
- 亢仓子
- 尹文子
- 刘子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曾国藩家书
- 呻吟语
- 日知录
- 文心雕龙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词曲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