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序四
余观昌黎韩子作《毛颖传》,柳子厚读而奇之,谓若捕龙蛇,搏虎豹,急与之角,而力不敢暇;古之文人,其相推奖类若此。及子厚作《谪龙说》与《河间传》等,后之人亦未闻有以妄且淫病子厚者,岂前辈所见,有不逮今耶?亦忠厚之志焉耳矣。余友瞿宗吉之为《剪灯新话》,其所志怪,有过于马孺子所言,而淫则无若河间之甚者。而或者犹沾沾然置噱于其间,何俗之不古也如是!盖宗吉以褒善贬恶之学,训导之间,游其耳目于词翰之场,闻见既多,积累益富。恐其久而记忆之或忘也,故取其事之尤可以感发、可以惩创者,汇次成编,藏之箧笥,以自恰悦,此宗吉之志也。余下敏,则既不知其是,亦不知其非,不知何者为可取,何者为可讥。伏而观之,但见其有文、有诗、有歇、有词、有可喜、有可悲、有可骇、有可嗤。信宗吉于文学而又有余力于他著者也。宗吉索余题,故为赋古体一首以复之云。
山阳才人畴与侣?开口为今闔为古!
春以桃花染性情,秋将桂子薰言语。
感离抚遇心怦怦,道是无凭还有凭。
沉沉帐底昼吹笛。煦煦窗前宵剪灯。
倏而晴兮忽而雨,悲欲啼兮喜欲舞,
玉萧倚月吹凤凰,金栅和烟锁鹦鹉。
造化有迹尸者谁?一念才荫方寸移,
善善恶恶苟无失,怪怪奇奇将有之。
丈夫未达虎为狗,濯足沧浪泥数斗,
气寒骨耸铮有声,脱帻目光如电走。
道人青蛇天动摇,下斩寻常花月妖,
茫茫尘海沤万点,落落云松酒半瓢。
世间万事幻泡耳,往往有情能不死,
十二巫山谁道深,云母屏凤薄如纸。
莺莺宅前芳享述,燕燕楼中明月低,
从来松柏有孤操,不独鸳鸯能并栖。
久在钱塘江上住,厌见潮来又潮去,
燕子衔春几度回?断梦残魂落何处?
还君此编长啸歌,便欲酌以金叵罗,
醉来呼枕睡一觉,高车驷马游南柯。
洪武己巳六月六日,睦人桂衡书于紫薇深处
- 推荐作品:
- 史
- 尚书
- 左传
- 礼记
- 孝经
- 论语
- 孟子
- 公羊传
- 易经
- 中庸
- 子夏易传
- 大戴礼记
- 匡谬正俗
- 史记
- 后汉书
- 晋书
- 新唐书
- 旧唐书
- 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魏书
- 北齐书
- 辽史
- 陈书
- 南齐书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纪事本末
- 三朝北盟会编
- 贞观政要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平宋录
- 传记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徐霞客游记
- 东京梦华录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政书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史通
- 传习录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弟子规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孔子家语
- 盐铁论
- 春秋繁露
- 帝范
- 中论
- 三十六计
- 素书
- 孙膑兵法
- 三略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武经总要
- 虎钤经
- 韩非子
- 法家
- 管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折狱龟鉴
- 邓析子
- 医家
- 农家
- 北山酒经
- 黄帝内经
- 伤寒论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洗冤集录
- 扁鹊心书
- 医学源流论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九章算术
- 神峰通考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月波洞中记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谱录
- 书目答问
- 杂家
- 吕氏春秋
- 墨子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朱子家训
- 夜航船
- 名贤集
- 权谋残卷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困学纪闻
- 西京杂记
- 池北偶谈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宣室志
- 小说家
- 世说新语
- 西游记
- 红楼梦
- 警世通言
- 西厢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镜花缘
- 老残游记
- 官场现形记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荡寇志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后汉演义
- 老残游记续集
- 河东记
- 小五义
- 独异志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声律启蒙
- 释家
- 心经
- 了凡四训
- 中说
- 知言
- 僧宝传
- 庄子
- 列子
- 黄帝四经
- 神仙传
- 悟真篇
- 文子
- 亢仓子
- 尹文子
- 刘子
- 诗文评
- 浮生六记
- 西湖梦寻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诗人玉屑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