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序四
余观昌黎韩子作《毛颖传》,柳子厚读而奇之,谓若捕龙蛇,搏虎豹,急与之角,而力不敢暇;古之文人,其相推奖类若此。及子厚作《谪龙说》与《河间传》等,后之人亦未闻有以妄且淫病子厚者,岂前辈所见,有不逮今耶?亦忠厚之志焉耳矣。余友瞿宗吉之为《剪灯新话》,其所志怪,有过于马孺子所言,而淫则无若河间之甚者。而或者犹沾沾然置噱于其间,何俗之不古也如是!盖宗吉以褒善贬恶之学,训导之间,游其耳目于词翰之场,闻见既多,积累益富。恐其久而记忆之或忘也,故取其事之尤可以感发、可以惩创者,汇次成编,藏之箧笥,以自恰悦,此宗吉之志也。余下敏,则既不知其是,亦不知其非,不知何者为可取,何者为可讥。伏而观之,但见其有文、有诗、有歇、有词、有可喜、有可悲、有可骇、有可嗤。信宗吉于文学而又有余力于他著者也。宗吉索余题,故为赋古体一首以复之云。
山阳才人畴与侣?开口为今闔为古!
春以桃花染性情,秋将桂子薰言语。
感离抚遇心怦怦,道是无凭还有凭。
沉沉帐底昼吹笛。煦煦窗前宵剪灯。
倏而晴兮忽而雨,悲欲啼兮喜欲舞,
玉萧倚月吹凤凰,金栅和烟锁鹦鹉。
造化有迹尸者谁?一念才荫方寸移,
善善恶恶苟无失,怪怪奇奇将有之。
丈夫未达虎为狗,濯足沧浪泥数斗,
气寒骨耸铮有声,脱帻目光如电走。
道人青蛇天动摇,下斩寻常花月妖,
茫茫尘海沤万点,落落云松酒半瓢。
世间万事幻泡耳,往往有情能不死,
十二巫山谁道深,云母屏凤薄如纸。
莺莺宅前芳享述,燕燕楼中明月低,
从来松柏有孤操,不独鸳鸯能并栖。
久在钱塘江上住,厌见潮来又潮去,
燕子衔春几度回?断梦残魂落何处?
还君此编长啸歌,便欲酌以金叵罗,
醉来呼枕睡一觉,高车驷马游南柯。
洪武己巳六月六日,睦人桂衡书于紫薇深处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子
- 集
- 十三经
- 仪礼
- 孝经
- 论语
- 中庸
- 子夏易传
- 匡谬正俗
- 正史
- 三国志
- 后汉书
- 宋史
- 晋书
- 新唐书
- 隋书
- 宋书
- 新五代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南史
- 金史
- 梁书
- 北齐书
- 辽史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松漠纪闻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九州春秋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明儒学案
- 吴越春秋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水经注
- 洛阳伽蓝记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吴船录
- 庐山记
- 政书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史通
- 增广贤文
- 荀子
- 弟子规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国语
- 孔子家语
- 说苑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六韬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尉缭子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何博士备论
- 韩非子
- 法家
- 管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邓析子
- 农家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神农本草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神峰通考
- 葬法倒杖
- 灵城精义
- 艺术
- 古画品录
- 谱录
- 茶经
- 吕氏春秋
- 百家姓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朱子家训
- 论衡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避暑录话
- 类书
- 山海经
- 水浒传
- 西游记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西厢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喻世明言
- 二刻拍案惊奇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花月痕
- 北游记
- 常言道
- 何典
- 杨家将
- 西汉演义
- 女仙外史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说岳全传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小五义
- 白牡丹
- 幻中游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释家
- 心经
- 五灯会元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老子
- 抱朴子
- 黄庭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悟真篇
- 昭明文选
- 别集
- 浮生六记
- 日知录
- 龙川别志
- 随园诗话
- 词源
- 词曲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长生殿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