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三 十大经·行守
天有恒干,地有恒常,与民共事,与神同光。骄洫好争,阴谋不祥,刑于雄节,危于死亡。夺之而无予,其国乃不遂亡。近则将之,远则行之。逆节萌生,其谁肯当之。天恶高,地恶广,人恶苛。高而不已,天将阙上;广而不已,地将绝之;苛而不已,人将杀之。
天地都有永恒不变的法则,与民同声息。与神共光宠。骄横凌人、逞强斗勇、好弄阴谋的国家必定会有祸灾,取法于“雄节”的国家,必定有灭亡的危险。攻夺了他国的领土而据己有不分封给贤者,那么这个被攻占的国家就不会最终灭亡。邻近“雄节”之国的小国会顺从它,而远离它的国家会离弃它。悖逆天道的恶行正在势头上的时候,有谁肯去正面的抵敌它呢?天道厌弃高傲,地道厌弃自大,人道厌弃暴虐。高傲不止,天道自然会倾覆它;自大无休,地道必然会灭绝它;暴虐到极点,人道自然会惩办它。
有人将来,唯目瞻之。言之壹,行之壹,得而勿失。言之采,行之枲,得而勿以。是故言者心之符也,色者心之华也,气者心之浮也。有一言,无一行,谓之诬。故言寺首,行志卒。直木伐,直人杀。无形无名,先天地生,至今未成。
在接触一个人的时候,首先要用眼睛去观察他。如果这个人是言行一致的,就不应该失去他而要重用他;如果他说得很好却没有任何的实际行动,就不宜任用他。所以说语言是人内心的标志,表情是人心理的外化,气质是人心灵的表露。言行如果不一致,就是一种欺骗行为。因此有一言在先,就应该有一行继之于后。笔直的树木因为太过显眼而容易被砍伐,刚直的人因为遭人忌恨而容易惹来杀身之祸。“道”是没有名状的,它产生于天地开辟之前,它的化生妙合的过程至今还未完成。
- 推荐作品:
- 经
- 子
- 诗经
- 礼记
- 周礼
- 孝经
- 孟子
- 谷梁传
- 其他经学
- 易传
- 大戴礼记
- 三国志
- 汉书
- 明史
- 晋书
- 新唐书
- 旧唐书
- 新五代史
- 魏书
- 逸周书
- 续资治通鉴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奉天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列女传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高士传
- 载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大唐西域记
- 蛮书
- 吴船录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通典
- 史评
- 儒家
- 菜根谭
- 三字经
- 荀子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国语
- 孔子家语
- 明夷待访录
- 潜夫论
- 兵家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将苑
- 尉缭子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练兵实纪
- 韩非子
- 法家
- 管子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邓析子
- 医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北山酒经
- 难经
- 奇经八脉考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四圣心源
- 食疗本草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术数
- 撼龙经
- 滴天髓阐微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茶经
- 书目答问
- 杂家
- 千字文
- 淮南子
- 格言联璧
- 朱子家训
- 论衡
- 权谋残卷
- 龙文鞭影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池北偶谈
- 齐东野语
- 类书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三国演义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醒世恒言
- 封神演义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隋唐演义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鬼神传
- 狄公案
- 十二楼
- 穆天子传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南游记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前汉演义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朝野佥载
- 河东记
- 独异志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心经
- 了凡四训
- 五灯会元
- 知言
- 老子
- 庄子
- 阴符经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悟真篇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尹文子
- 刘子
- 总集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别集
- 冰鉴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呻吟语
- 郁离子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词曲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