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唐宝应中,越州观察使皇甫政妻陆氏,有姿容而无子息。州有寺名宝林,中有魔母神堂,越中士女求男女者,必报验焉。政暇日,率妻孥入寺,至魔母堂,捻香祝曰:祈一男,请以俸钱百万贯缔构堂宇。陆氏又曰:傥遂所愿,亦以脂粉钱百万,别绘神仙。既而寺中游,薄暮方还。两月余,妻孕,果生男。政大喜,构堂三间,穷极华丽。陆氏于寺门外筑钱百万,募画工。天下画者,日有至焉。但以其偿过多,皆不敢措手。忽一人不说姓名,称剑南来,且言善画,,泊寺中月余。一日视其堂壁,数点头。主事僧曰:何不速成其事耶?其人笑曰:请备灯油,将夜缉其事。僧从其言。至平明,灿烂光明,俨然一壁。画人已不见矣。政大设斋,富商来集。政又择日,率军吏州民,大陈伎乐。至午时,有一人形容丑黑,身长八尺,荷笠莎衣,荷锄而至。阍者拒之,政令召入。直上魔母堂,举手锄以斸其面。壁乃颓。百万之众,鼎沸惊闹,左右武士欲擒杀之,叟无怖色。政问之曰:尔颠癎耶。叟曰:无。尔善画耶?叟曰:,无。曰:缘何事而斸此也?叟曰:恨画工之罔上也。夫人与上官舍二百万,图写神仙,今比生人,尚不逮矣。政怒而叱之。叟抚掌笑曰:如其不信,田舍老妻,足为验耳。政问曰:尔妻何在。叟曰:住处过湖南三二里。政令十人随叟召之。叟自苇庵间,引一女子,年十五六,薄傅粉黛,服不甚奢,艳态媚人,光华动众。顷刻之间,到宝林寺。百万之众,引颈骇观,皆言所画神母,果不及耳。引至阶前,陆氏为之失色。政曰:尔一贱夫,乃蓄此妇,当进于天子。,叟曰:待归与田舍亲诀别也。政遣卒五十,侍女十人,同诣其家。至江欲渡,叟独在小游艇中,卫卒、侍女、叟妻同一大船,将过江,不觉叟妻于急流之处,忽然飞入游艇中。人皆惶怖,疾棹趋之。夫妻已出,携手而行。又追之,二人俱化为白鹤,冲天而去。 唐代宗宝应年间,越州观察使皇甫政的妻子陆氏,容貌很美丽,但没有儿子。越州里有一座寺院,名叫宝林寺,寺院里有魔母神堂。越州城中的男男女女,凡是来许愿祈求儿女的,必定是回报应验。,皇甫政在空闲的日子,领着妻子进入宝林寺,到魔母神堂,捻香祝祷说:向魔母祈求一个男孩,果然如愿,请神灵允许我用俸禄钱一百万贯建造堂宇。陆氏接着又说:倘若遂了我们的心愿,我也用脂粉一百万贯,另画神仙的像。接着皇甫政夫妇在寺院四处游览,到了傍晚才回家。过了两个多月,皇甫政的妻子怀孕了,后来果然生了一个男孩。皇甫政大喜,建造了三间堂宇,极其富丽堂皇。他的妻子陆氏在寺院门外堆了一百万贯钱,招募画工。全国各地的画工,,天天有来到的。只是因为它的赏钱太多,都不敢着手。忽然有一个人不说姓名,自己说是从剑南来的,并说善于绘画。要接手绘神仙像一事。他在寺院里停留了一个多月,一天,他看着那堂宇的墙壁,不住的点头。主事的和尚说:你为什么不快点完成那件画像的事情呢?那人笑着对主事的和尚说:请你给我准备灯油,我将要在夜里聚集精力完成那件事情。主事的和尚依从了他,按他的话做了。到天亮的时候,光明灿烂,整整齐齐画满了一墙壁。但是绘画的人已经不见了。,皇甫政大设斋祭,很多富商都聚集到这里来。皇甫政又选择了吉日,率领军吏州民,大排歌舞、宴筵。到中午时,有一个容貌黑丑的人,身高八尺,背着斗笠,穿着蓑衣,扛着锄头而来,看守大门的人拒绝他进门,但是皇甫政却让人招唤他进来。那人进入寺院后,直接上了魔母堂,举起手中的锄头来斫那神像的脸面,墙壁都倒塌了。大家惊骇叫喊。周围担任护卫的武士,想要把他抓住杀了他,但是那黑丑的老头儿毫无惧色。皇甫政问他说:你是疯颠吗?,老头儿说:不是。皇甫政又问:你是善于绘画吗?老头儿又说:不是。皇甫政说:那你为什么来斫这画像呢?老头儿回答说:可恨画工蒙蔽上官。夫人和上官施舍二百万贯钱,描画神仙。可是现在画的和真人相比,根本比不了呢。皇甫政大怒并呵斥他。老头儿拍掌大笑说:如果你不信,我在乡间的老妻,足够验证的了。皇甫政问他说:你的妻子在什么地方?老头儿说:住处在过湖南二、三里的地方。皇甫政派十个人跟着老头儿去招呼老头儿的妻子。老头儿从苇庵里引出一个女子,,年纪有十五六岁的样子,脸上略微化了点妆,衣着也不奢华,却艳态媚人,光华动众。不一会儿工夫,到了宝林寺。众人都伸长脖子吃惊地观看,都说所画的神母像,果然是不如她。把她领到台阶前,陆氏见她美丽异常也大惊失色。皇甫政对老头儿说:你是一个地位卑微的人,却蓄养了这样一个美丽妇人,实在是不该的,应当把她进献给天子。老头儿说:等我们回去和乡亲告别一下再走吧。皇甫政应允了,派士卒五十人、侍女十人,一起到他们家。到了江边要过江,,老头儿单独在小游艇中,卫卒侍女和老头的妻子同乘一大船。将要过江,不知不觉中老头的妻子在急流处忽然飞入游艇中。人们都惊惶恐怖起来,急忙划船去追赶他们,他们夫妻二人已经走出游艇,上岸并肩携手而行。又追他们,二人都化为白鹤,冲上天空远飞而去。
- 推荐作品:
- 经
- 集
- 十三经
- 诗经
- 尚书
- 左传
- 礼记
- 孝经
- 论语
- 公羊传
- 易经
- 中庸
- 大学
- 白虎通义
- 后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新唐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隋书
- 新五代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金史
- 梁书
- 北齐书
- 南齐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靖康传信录
- 顺宗实录
- 九州春秋
- 平宋录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英雄记
- 载记
- 江南野史
- 水经注
- 洛阳伽蓝记
- 华阳国志
- 吴船录
- 庐山记
- 政书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史通
- 传习录
- 儒家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幼学琼林
- 国语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潜夫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六韬
- 孙膑兵法
- 将苑
- 吴子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练兵实纪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法家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邓析子
- 医家
- 农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难经
- 千金方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术数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园冶
- 谱录
- 随园食单
- 鬼谷子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夜航船
- 陶庵梦忆
- 人物志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尚书正义
- 避暑录话
- 类书
- 太平御览
- 搜神后记
- 山海经
- 水浒传
- 西游记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醒世恒言
- 太平广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镜花缘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隋唐演义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狄公案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北游记
- 何典
- 南游记
- 说唐全传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后汉演义
- 老残游记续集
- 南史演义
- 幻中游
- 小八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中说
- 僧伽吒经
- 道家
- 庄子
- 阴符经
- 列子
- 太玄经
- 文子
- 文始真经
- 尹文子
- 昭明文选
- 曾国藩家书
- 呻吟语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训蒙骈句
- 词曲
- 牡丹亭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