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五 晋语·吕甥逆惠公于秦
公在秦三月,闻秦将成,乃使郤乞告吕甥。吕甥教之言,令国人于朝曰:“君使乞告二三子曰:‘秦将归寡人,寡人不足以辱社稷,二三子其改置以代圉也。’”且赏以悦众,众皆哭,焉作辕田。
晋惠公被秦国关了三个月,听说秦国将要跟晋国讲和,就派郤乞回国告诉吕甥这个消息。吕甥教郤乞一番话,让他对聚集在宫门前的国人说:“国君派我来告诉大家:‘秦国将要放我回来,我辱没了国家不配当国君,你们改立一个国君用子圉来代替吧。’”又代表惠公赏赐土地让大家高兴,大家都感动得哭了,于是晋国就开阡佰把土地分配给国人。
吕甥致众而告之曰:“吾君惭焉其亡之不恤,而群臣是忧,不亦惠乎?君犹在外,若何?”众曰:“何为而可?”吕甥曰:“以韩之病,兵甲尽矣。若征缮以辅孺子,以为君援,虽四邻之闻之也,丧君有君,群臣辑睦,兵甲益多,好我者劝,恶我者惧,庶有益乎?”众皆说,焉作州兵。
吕甥召集群臣并告诉他们说:“我们国君因败亡在外而愧疚,他并不为自己忧愁,而是为群臣担忧,不也很慈惠吗?国君还被关在国外,如何是好?”大家说:“我们做些什么才可以让国君回来呢?”吕甥说:“韩原会战失败,晋国的武器装备都完了。如果我们增收赋税,修治武器,用来辅佐太子,并作为国君的后援,让四方邻国听到后,知道我们失去国君又有了新的国君,群臣和睦,武器更多,友好的国家就会勉励我们,敌对的国家就会害怕我们,是否会对国君回来有好处呢?”大家都很高兴,于是晋国就改革兵制建置州兵来扩充军力。
吕甥逆君于秦,穆公讯之曰:“晋国和平?”对曰:“不和。”公曰:“何故?”对曰:“其小人不念其君之罪,而悼其父兄子弟之死丧者,不惮征缮以立孺子,曰:‘必报仇,吾宁事齐、楚,齐、楚又交辅之。’其君子思其君,且知其罪,曰:‘必事秦,有死无他。’故不和。比其和之而来,故久。”公曰:“而无来,吾固将归君,国谓君何?”对曰:“小人曰不免,君子则否。”公曰:“何故?”对曰:“小人忌而不思,愿从其君而与报秦,是故云。其君子则否,曰:‘吾君之入也,君之惠也。能纳之,能执之,则能释之。德莫厚焉,惠莫大焉。纳而不遂,废而不起,以德为怨,君其不然?’”秦君曰:“然。”乃改馆晋君,馈七牢焉。
吕甥去秦国迎接惠公,秦穆公问他说:“晋国的人和睦吗?”回答说:“不和睦。”穆公问:“是什么原因?”回答说:“那些小人不考虑国君的罪过,只悼念在韩原之战中死去的父兄子弟,他们不怕征税修武来拥立子圉为新君,说:‘一定要报秦之仇,我们宁可事奉齐国和楚国,让齐国和楚国共同援助我们。’那些有见识的君子虽思念自己的国君,但也知道他的罪过,说:‘一定要事奉秦国,就是死也不能存二心。’所以彼此不和睦。等到大家统一认识后才来迎接国君,所以拖了很久。”穆公说:“你不来,我本来就要送回晋君。晋国的人怎样看待晋君的前途?”回答说:“小人认为国君不能免难,君子则不这么认为。”穆公问:“为什么?”回答说:“小人只是怨恨秦国,不考虑自己国君的罪过,想跟从子圉一起报复秦国,所以这么认为。君子不是这样,他们说:我们国君当初能回国继承君位,是你的恩惠。你能接纳他,能俘虏他,也就能放了他。没有比这再宽厚的仁德了,没有比这再大的恩惠了。让他回国而不成全他,或者废黜而不起用他,使原来的仁德变为仇恨,你大概不会这样做吧?”秦穆公说:“是的。”于是改变对晋君的待遇,安排他住在馆舍,又按诸侯之礼,用七牢来款待。
- 推荐作品:
- 经
- 集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孝经
- 论语
- 尔雅
- 谷梁传
- 易传
- 文昌孝经
- 匡谬正俗
- 正史
- 三国志
- 后汉书
- 明史
- 新唐书
- 元史
- 周书
- 南史
- 北齐书
- 辽史
- 南齐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续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五代史阙文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传记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吴越春秋
- 江南野史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吴船录
- 岭外代答
- 政书
- 通典
- 史通
- 传习录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荀子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幼学琼林
- 国语
- 孔子家语
- 盐铁论
- 近思录
- 帝范
- 潜夫论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素书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吴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李卫公问对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韩非子
- 法家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术数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焦氏易林
- 月波洞中记
- 古画品录
- 书目答问
- 杂家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墨子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笑林广记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陶庵梦忆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太平御览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警世通言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幽明录
- 新齐谐
- 子不语
- 东游记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鬼神传
- 狄公案
- 雍正剑侠图
- 三刻拍案惊奇
- 常言道
- 夷坚志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儿女英雄传
- 雷峰塔奇传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老残游记续集
- 大唐新语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小五义
- 幻中游
- 独异志
- 小八义
- 春秋配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释家
- 心经
- 中说
- 知言
- 僧伽吒经
- 列子
- 神仙传
- 太玄经
- 悟真篇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刘子
- 古文观止
- 别集
- 幽梦影
- 呻吟语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随园诗话
- 词曲
- 闲情偶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