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 齐语·桓公霸诸侯
桓公忧天下诸侯。鲁有夫人、庆父之乱,二君弑死,国绝无嗣。桓公闻之,使高子存之。
齐桓公关心着天下诸侯的事情。鲁国发生了哀姜和庆父淫乱祸国的事件,两个国君先后被杀,君位没有人继承。桓公听说后,派高子去鲁国立僖公为君,使鲁国得以保存下来。
狄人攻邢,桓公筑夷仪以封之,男女不淫,牛马选具。狄人攻卫,卫人出庐于曹,桓公城楚丘以封之。其畜散而无育,桓公与之系马三百。天下诸侯称仁焉。于是天下诸侯知桓公之非为己动也,是故诸侯归之。
北方的狄人进攻邢国,齐桓公就在夷仪修筑城堡,让邢国迁到那里,使邢国的百姓避免了狄人的奸淫掳掠,牛马如数得到保存。狄人进攻卫国,卫国的百姓被迫出走到曹邑避难,齐桓公就在楚丘这个地方建造城堡让他们重 建家园。他们的牲畜在战乱中散失了,无法繁殖恢复,桓公就送给他们养在马厩里的三百匹良马。这样天下诸侯都称赞桓公仁德。于是天下诸侯都知道桓公的这些举动并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所以诸侯们都归附于他。
桓公知诸侯之归己也,故使轻其币而重其礼。故天下诸侯罢马以为币,缕綦以为奉,鹿皮四个;诸侯之使垂橐而入,稛载而归。故拘之以利,结之以信,示之以武,故天下小国诸侯既许桓公,莫之敢背,就其利而信其仁、畏其武。桓公知天下诸侯多与己也,故又大施忠焉。可为动者为之动,可为谋者为之谋,军谭、遂而不有也,诸侯称宽焉。通齐国之鱼盐于东莱,使关市几而不征,以为诸侯利,诸侯称广焉。筑葵兹、晏、负夏、领釜丘,以御戎、狄之地,所以禁暴于诸侯也;筑五鹿、中牟、盖与、牡丘,以卫诸夏之地,所以示权于中国也。教大成,定三革,隐五刃,朝服以济河而无怵惕焉,文事胜矣。是故大国惭愧,小国附协。唯能用管夷吾、宁戚、隰朋、宾胥无、鲍叔牙之属而伯功立。
齐桓公知道天下诸侯归附他,所以就让诸侯们带着轻微的礼物来朝见,而用重礼回赠他们。所以天下诸侯朝见时用劣马做礼物,用麻织的粗布做托玉器的衬垫,送来的鹿皮也不是整张的。诸侯的使者空着口袋而来,却都满载而归。由于齐国用利笼络他们,用信结交他们,用武力威慑他们,所以天下的小国诸侯一旦与桓公缔结盟约,就没有谁敢背弃。这是因为贪图他的好处,相信他的仁义,慑服他的武力。桓公知道天下诸侯都服从自己,所以又大力施展他的忠信,可以采取行动帮助诸侯的就去行动,可以为诸侯谋划的就去谋划。桓公派军队灭掉了不服从他的谭和遂两个小国,但自己不去占有而把它们的土地分给诸侯,所以诸侯们称颂他的宽宏大度。他取消对车夷一带鱼盐的禁运,命令关市对过往的鱼盐只检查而不收税,用这个办法使诸侯得到实利,诸侯们都称颂他能广施恩惠。他下令修筑葵兹、晏、负夏、领釜丘等几个要塞,用以防御戎人和狄人对邻近各诸侯国的侵掠;他还下令修筑五鹿、中牟、盖与、牡丘等几个关隘,用以捍卫诸夏的要地,并向中原各国显示自己的权威。桓公为了霸业而从事的教化终于大见成效,于是甲胄盾和刀剑矛戟矢都封存收藏而不用,穿着朝服西渡黄河与强大的晋国盟会也丝毫不必害怕了,这是文治的成功。所以大国都自惭不及,小国纷纷归附。这一切都是因为齐桓公能重用管仲、宁戚、隰朋、宾胥无、鲍叔牙这批人才,霸业正是因此而建立起来的。
- 推荐作品:
- 史
- 子
- 尚书
- 周礼
- 孝经
- 公羊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中庸
- 匡谬正俗
- 宋史
- 新唐书
- 旧唐书
- 隋书
- 魏书
- 南史
- 梁书
- 辽史
- 南齐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贞观政要
- 奉天录
- 东观奏记
- 平宋录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英雄记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武林旧事
- 蛮书
- 岭外代答
- 通典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弟子规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国语
- 说苑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中论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吴子
- 尉缭子
- 乾坤大略
- 李卫公问对
- 练兵实纪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韩非子
- 法家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扬子法言
- 邓析子
- 农家
- 农桑辑要
- 伤寒论
- 难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饮膳正要
- 温病条辨
- 术数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九章算术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棋经十三篇
- 园冶
- 千字文
- 墨子
- 淮南子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困学纪闻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避暑录话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西游记
- 红楼梦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醒世恒言
- 太平广记
- 博物志
- 东周列国志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新齐谐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东游记
- 孽海花
- 鬼神传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南游记
- 绣云阁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后汉演义
- 老残游记续集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河东记
- 白牡丹
- 幻中游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毛公案
- 心经
- 了凡四训
- 五灯会元
- 僧宝传
- 道家
- 庄子
- 阴符经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神仙传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子
- 刘子
- 总集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别集
- 冰鉴
- 浮生六记
- 幽梦影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随园诗话
- 训蒙骈句
- 诗人玉屑
- 词曲
- 牡丹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