僖公·二十八年
一、二十有八年,春,晋侯侵曹,晋侯伐卫。
再称晋侯,忌也。
二、公子买戍卫,不卒戍,刺之。
先名后刺,杀有罪也。公子启曰:“不卒戍者,可以卒也。可以卒而不卒,讥在公子也,刺之可也。”
三、楚人救卫。
四、三月,丙午,晋侯入曹,执曹伯。畀宋人。
入者,内弗受也。日入,恶入者也。以晋侯而斥执曹伯,恶晋侯也。畀,与也。其曰人何也?不以晋侯畀宋公也。
五、夏,四月,己巳,晋侯、齐师、宋师、秦师及楚人战于城濮,楚师败绩。
六、楚杀其大夫得臣。
七、卫侯出奔楚。
八、五月,癸丑,公会晋侯、齐侯、宋公、蔡侯、郑伯、卫子、莒子,盟于践土。
讳会天王也。
九、陈侯如会。
如会,外乎会也,于会受命也。
十、公朝于王所。
朝不言所,言所者,非其所也。
十一、六月,卫侯郑自楚复归于卫。
自楚,楚有奉焉尔。复者,复中国也。归者,归其所也。郑之名,失国也。卫元咺出奔晋。
十二、陈侯款卒。
十三、秋,杞伯姬来。
十四、公子遂如齐。
十五、冬,公会晋侯、齐侯、宋公、蔡侯、郑伯、陈子、莒子、邾子、秦人于温。
讳会天王也。
十六、天王守于河阳。
全天王之行也。为若将守而遇诸侯之朝也,为天王讳也。水北为阳,山南为阳。温,河阳也。
十七、壬申,公朝于王所。
朝于庙,礼也。于外,非礼也。独公朝?与诸侯尽朝也。其日,以其再致天子,故谨而日之也。主善以内,目恶以外。言曰公朝,逆辞也,而尊天子。会于温,言小诸侯。温,河北地,以河阳言之,大天子也。日系于月,月系于时。壬申,公朝于王所,其不月,失其所系也。以为晋文公之行事,为已颠矣!
十八、晋人执卫侯,归之于京师。卫元咺自晋复归于卫。
此入而执,其不言入何也?不外王命于卫也。归之于京师,缓辞也,断在京师也。自晋,晋有奉焉尔。复者,复中国也。归者,归其所也。
十九、诸侯遂围许。
遂,继事也。
二十、曹伯襄复归于曹,遂会诸侯围许。
复者,复中国也。天子免之,因与之会。其曰复,通王命也。遂,继事也。
- 推荐作品:
- 经
- 集
- 尚书
- 仪礼
- 论语
- 谷梁传
- 大学
- 笠翁对韵
- 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史记
- 明史
- 宋史
- 新唐书
- 清史稿
- 元史
- 新五代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北史
- 金史
- 辽史
- 逸周书
- 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五代新说
- 松漠纪闻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平宋录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高士传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徐霞客游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蛮书
- 都城纪胜
- 庐山记
- 政书
- 增广贤文
- 荀子
- 弟子规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国语
- 盐铁论
- 中论
- 孙子兵法
- 吴子
- 尉缭子
- 太白阴经
- 兵法二十四篇
- 练兵实纪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管子
- 慎子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医家
- 农家
- 天工开物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本草纲目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温病条辨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葬书
- 天玉经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灵城精义
- 艺舟双楫
- 谱录
- 茶经
- 书目答问
- 百家姓
- 格言联璧
- 朱子家训
- 论衡
- 陶庵梦忆
- 公孙龙子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风俗演义
- 太平御览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搜神记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阅微草堂笔记
- 博物志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东游记
- 孽海花
- 北游记
- 常言道
- 何典
- 夷坚志
- 杨家将
- 西汉演义
- 儿女英雄传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小五义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释家
- 心经
- 了凡四训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道家
- 老子
- 阴符经
- 列子
- 亢仓子
- 尹文子
- 刘子
- 诗文评
- 总集
- 昭明文选
- 冰鉴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随园诗话
- 词源
- 诗人玉屑
- 词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