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回 僖宗即位开科取士 文武二场出榜招贤
僖宗即位开科取士 文武二场出榜招贤
却说宋僖公子,在华轩终日闭户读书,不出外径。那公子昔日以酒为重,诗书少览。恐他误却功名,是故上天遣此山精石灵,发下石女诱人古洞中,留恋三年,苦读力行。石公限其金榜标名,方招其亲。况那石女生得艳质娇容,腰肢美玉,恋他的心情,是以抛高父母,别了家乡,随行此地,愤志读书。若不得石女相留,那功名误之又误矣。一日老媪早来送膳,宋僖起坐相迎,说道:“敢劳老媪朝夕供膳,日日力行。小生若得金榜标名,则不敢相忘大德。”老媪回声道:“老将军亦言此事,但得公子功名成就,自当早结良缘。若不得功名显达,再等十科,亦不与之鸾凤。公子自当谅之。”讲罢,老媪已去矣。撇下不题。
却说懿宗传至十七代,僖宗即位。僖宗名滚(儇),懿宗少子也,年一十三岁。为宦官刘行深,韩文约所立,建都长安,改元乾符元年。僖宗设朝。诗曰:
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紫云楼。九天闾阖门宫殿,万国衣冠拜冕嫁(旒)
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群臣朝罢归来处,一派珂声达凤楼。
众臣朝毕,僖宗问:“天下饥荒,黎民反乱,何以治之?”言未尽,闪出佞臣田令孜。此人总督三省六部,正是文官的班头,武将的领袖。奏说:“臣闻天下荒乱,贼寇蜂起。男子插刀枪而种田,妇人披衣甲而馈饷。只因民无清官,武少勇将。乞我主开文武二场,选取天下文人勇士,教他为官为将,讨贼安民,则太平可立至矣。”帝准奏,即命次日出榜招贤,天下举子尽到咸阳。
只因招选诸贤士,竦动英雄杰士心。
再说宋僖在华轩读书,风闻僖宗皇帝出下榜文,设文武二选场,招集天下英贤勇士。“想俺宋僖文才岂落于他人之后乎。纵文场不就,自当武闱。彼时到了长安,见机而作。倘得功名显达,早步青云。定然碧仙小姐与小生配合姻缘,此其无别也。”即日打叠行囊,不日已到长安。安顿停妥,入了文场,头场七篇,二场三场已定。僖心中暗疑,未知中否。于是揭晓之日,果中了第二十五名文进士。“名登金榜,方遂予心矣。”惟思一念“文场即就,武场亦临,小生文武全才,我也要整顿武场,倘得两榜标名,亦见小生文武全才。他日石老将军见我文武广学,亦足其一番喜悦。可知小生志量力能也。何不美哉。”
又说黄巢表字巨天。博览经史,武艺精专。是时乾符三年,天下荒旱。
改为广平元年。于庚子岁,巢闻长安大开武试,招募雄才。即辞父母,竟赴长安入试。试毕果中武状元。次日,朝帝。田令孜引至驾前,请旨。帝问:“那个是状元?”令孜奏曰:“此人是状元。”僖宗一见,黄巢身长一丈,膀阔三停,面如金纸,眉横一字,牙挑二齿,鼻生三窍。唬得魂不护体,半晌方定。僖宗大怒,将黄巢革退不用。当驾官说道:“朝廷嫌你貌丑,故不肯用。”黄巢退出朝门之外,默然叹曰:“明明诏上只说选文章武艺,不曾说拣选面貌。早知昏君以面貌取人,我也不来。”本欲回家,羞见父母。乃叹一声:“大丈夫明人不做暗事。”袖中取出笔来,只见街头一只锦毛雄鸡,望黄巢叫了一声。巢曰:“昏君不识贤,鸡到识贤。”巢说:“鸡呵,我若有天下之分,你大叫一声。”那鸡向巢又叫一声,黄巢大悦。举笔写诗八句云。
诗曰:鸡公有五德,今朝见我鸣。顶上红冠正,身披紫锦文。
心中常仗义,大叫两三声。唤出扶桑日,重教天下明。
黄巢作诗毕,进酒馆饮酒,乘兴又在粉墙上写下反词:昏君失政,宠用奸佞。荒荒难乱,文武无能。唐僖宗有眼无珠,见贤才不能择用。可惜我十年辛苦,到今日不得成名。暗思昔日楚汉争锋:一个力拔泰山,一个量宽沧海。他两个战乌江,英雄抵敌。诣咸阳火德肇兴。某他志高汉斗,气吐虹霓。意欲匹马单刀横行天下,管取那兵刀动处,把唐朝一旦平吞。
有诗为证,诗曰:浩气腾腾贯斗牛,班超投笔去封侯。马前但得三千卒,敢夺唐朝四百州。
黄巢写下诗词,即收拾琴剑书箱,出了长安城,对天誓曰:“黄巢若得寸进,定要夺取唐朝天下。”言罢而去,不题。
再说宋僖得中武场十二名武进士。黄巢中了武状元,帝不任用,黄巢题下反词而去。宋僖谢了圣恩,上本辞驾还乡,完娶。帝准奏“卿还乡完娶。”敕赐双副金银文武执事,又赐金丝灯笼一对,“奉旨荣娶。”准备回乡。不一日已到仙山洞,重游旧地,举目观瞻。但见青山景物依然在,独惜不见旧时人。心中惆怅,自想一会“往常在此曾见高楼大宅,今日如何尽是荒丘?如此旧迹就是华静轩,常常在此读书,今日为何杳无踪迹,并无人影。莫不是仙山洞府留予居之三载,着意读书,今日方得成名。”叫人摆上香案,望空叩谢则了。嘱云:“苍天,苍天!今日小子得志,天天见怜。若无愤志,安得荣显。今日秉烛焚香,叩拜苍天。”嘱罢,乃叹一声:“碧仙小姐呵,今日小生方才身显,不知你在那厢出现。”叹罢,不觉半空中现出一朵祥云。正见碧仙小姐坐在云端。小姐应声答道:“宋公子,宋公子,若不是妾身留恋,今日何得功名荣显。”不觉云端掷下凤钗一股,嘱云:“宋生,收拾凤钗儿,略为清节表记,见此凤钗如见大义。”嘱罢,腾空去矣。这也没奈何。如是打叠行程,复返家乡,归见父母,感爹娘生身养育如天地一体,昊天之罔极也。如此悲叹云云。爹娘说道:“自是我儿去后,游学三年,今日幸得上天垂悯,衣锦还乡。”合家拜谢苍天。一日坐下,父母言知于子:“我儿,当日说道金榜列名誓不婚娶。自从我儿去后,老父母曾在于本乡与刘天泽翰林说合婚姻。今日孩儿荣耀回来,合当卜择良辰,早成鸾凤。”于是拣定本年九月初九迎亲,鸾凤呈祥。此正婚姻父母主,功名天送来。
- 推荐作品:
- 史
- 子
- 集
- 尚书
- 礼记
- 孝经
- 论语
- 孟子
- 尔雅
- 公羊传
- 谷梁传
- 易经
- 中庸
- 大学
- 笠翁对韵
- 文昌孝经
- 正史
- 史记
- 三国志
- 后汉书
- 宋史
- 清史稿
- 旧唐书
- 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北史
- 北齐书
- 辽史
- 陈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过江七事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顺宗实录
- 九州春秋
- 平宋录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载记
- 越绝书
- 江南野史
- 地理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庐山记
- 通典
- 史通
- 传习录
- 儒家
- 菜根谭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国语
- 孔子家语
- 盐铁论
- 帝范
- 潜夫论
- 中论
- 三十六计
- 素书
- 三略
- 吴子
- 尉缭子
- 李卫公问对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商君书
- 折狱龟鉴
- 邓析子
- 农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四圣心源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医学源流论
- 渊海子平
- 葬书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茶经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智囊全集
- 颜氏家训
- 夜航船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类书
- 山海经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醒世恒言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喻世明言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二刻拍案惊奇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东游记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狄公案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北游记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何典
- 南游记
- 绣云阁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说岳全传
- 刘公案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小五义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开辟演义
- 海国春秋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声律启蒙
- 心经
- 无量寿经
- 中说
- 知言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道家
- 庄子
- 列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文子
- 老子想尔注
- 古文观止
- 别集
- 冰鉴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伯牙琴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诗人玉屑
- 桃花扇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