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公·四年
一、四年。春王二月癸巳,陈侯吴卒。
二、三月,公会刘子、晋侯、宋公、蔡侯、卫侯、陈子、郑伯、许男、曹伯、莒子、邾娄子、顿子、胡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娄子、齐国夏于召陵,侵楚。
三、夏四月庚辰,蔡公孙归姓帅师灭沈,以沈子嘉归,杀之。
四、五月,公及诸侯盟于浩油。杞伯戊卒于会。
五、六月,葬陈惠公。
六、许迁于容城。
七、秋七月,公至自会。
八、刘卷卒。
刘卷者何?天子之大夫也。外大夫不卒,此何以卒?我主之也。
九、葬杞悼公。
十、楚人围蔡。
十一、晋士鞅、卫孔圄帅师伐鲜虞。
十二、葬刘文公。
外大夫不书葬,此何以书葬?录我主也。
十三、冬十有一月庚午,蔡侯以吴子及楚人战于伯莒,楚师败绩。
吴何以称子?夷狄也,而忧中国。其忧中国奈何?伍子胥父诛乎楚,挟弓而去楚,以干阖庐。阖庐曰:“士之甚,勇之甚,将为之兴师而复雠于楚。”伍子胥复曰:“诸侯不为匹夫兴师,且臣闻之,事君犹事父也。亏君之义,复父之雠,臣不为也。”于是止。蔡昭公朝乎楚,有美裘焉,囊瓦求之,昭公不与,为是拘昭公于南郢数年,然后归之。于其归焉,用事乎河,曰:“天下诸侯,茍有能伐楚者,寡人请为之前列。”楚人闻之怒。为是兴师,使囊瓦将而伐蔡。蔡请救于吴,伍子胥复曰:“蔡非有罪也,楚人为无道,君如有忧中国之心,则若时可矣。”于是兴师而救蔡。曰:事君犹事父也,此其为可以复雠奈何?曰:“父不受诛,子复雠可也;父受诛,子复雠,推刃之道也。复雠不除害,朋友相卫,而不相迿,古之道也。”
十四、楚囊瓦出奔郑。
十五、庚辰,吴入楚。
吴何以不称子?反夷狄也。其反夷狄奈何?君舍于君室,大夫舍于大夫室,盖妻楚王之母也。
- 推荐作品:
- 集
- 尚书
- 左传
- 礼记
- 孝经
- 孟子
- 谷梁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匡谬正俗
- 正史
- 三国志
- 后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晋书
- 清史稿
- 宋书
- 魏书
- 金史
- 北齐书
- 辽史
- 陈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三朝北盟会编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别史
- 晏子春秋
- 明儒学案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越绝书
- 水经注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吴船录
- 庐山记
- 史评
- 传习录
- 儒家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围炉夜话
- 孔子家语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明夷待访录
- 潜夫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三十六计
- 三略
- 吴子
- 尉缭子
- 司马法
- 李卫公问对
- 历代兵制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法家
- 管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医家
- 天工开物
- 农桑辑要
- 伤寒论
- 金匮要略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食疗本草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术数
- 神相全编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焦氏易林
- 月波洞中记
- 艺舟双楫
- 谱录
- 随园食单
- 杂家
- 鬼谷子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夜航船
- 权谋残卷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避暑录话
- 类书
- 太平御览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山海经
- 水浒传
- 西游记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儒林外史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初刻拍案惊奇
- 幽明录
- 官场现形记
- 隋唐演义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狄公案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穆天子传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绣云阁
- 儿女英雄传
- 后汉演义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白牡丹
- 小八义
- 开辟演义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心经
- 中说
- 知言
- 僧宝传
- 老子
- 庄子
- 神仙传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始真经
- 亢仓子
- 刘子
- 总集
- 古文观止
- 别集
- 呻吟语
- 日知录
- 文心雕龙
- 沧浪诗话
- 词源
- 词曲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