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中
吴公子光飨王僚,令专诸侍。置剑于蒸鱼腹中,因进鱼,抽剑刺杀王僚。
晋羊祜,字叔子,为荆州守,有恩及闾里。及死,阖境并不言祜字,其有同音,亦改讳之。襄阳百姓于岘山立堕泪碑。
王允欲杀蔡邕,马日磾曰:邕逸才多艺,详汉传事,何可害之允曰:汉武不杀司马迁,使作谤书流于后。今岂可使佞臣执笔,我辈等蒙其讪议耶遂杀之。
魏陈寿撰《三国志》,丁廙、丁仪俱有盛名于魏,寿谓其子曰:与我千斛米,当为尊公立佳传。其子不与之。遂不作传。
晋王蒙、刘惔并为中书侍郎,及宋,辅政,俱加侍中。时人故号为入室之宾也。
汉赵尧为周昌侍御史,人谓之曰:赵尧乃奇士也,必代君为大夫。昌曰:尧,刀笔吏。何至此也后昌为赵王相,高帝持大夫印,视尧曰:无以易尧。乃授尧。
帝问王夷甫曰:寿阳以东常涝,寿阳以西常旱,何也更甫曰:寿阳以东,吴人,亡国哀音,鼎足强邦,一朝失职,叹愤为阴,阴积成水,故常涝;寿阳以西,中国,新平强吴,美宝尽入,志盈心满,常欢娱,故旱。
因畅为河南尹,时久旱,祷祠无应,乃收葬傍城客死骸骨百余具。遽降大雨,年谷丰稔。
后魏曹彰,性倜傥。偶逢骏马,爱之,其主所惜也。彰曰:余有美妾可换,唯君所选。马主因指一妓,彰遂换之。马号曰白鹘。后因猎,献于文帝。
《武陵记》曰:后汉马融勤学,梦见一林,花如绣锦,梦中摘此花食之。及寤,见天下文词,无所不知。时人号为绣囊。
崔豹《古今注》:齐王后怨死,尸化为蝉,遂登庭树,嘒唳而鸣。后王悔恨,闻蝉即悲叹。
陈宣帝时,扬州人严泰江行逢渔舟,问之,云:有龟五十头。泰用钱五百赎放之。行数十步,渔舟乃覆。其夕,有乌衣五十人扣泰门,谓其父母曰:贤郎附钱五百,可领之。缗皆濡湿。父母虽受钱,不知其由。泰归,问焉,乃赎龟之异。因以其居为寺。里人号法严寺。
晋王导子悦,年二十,有名,为中书郎。导尝梦人以百万买悦,于梦中领之。导寤,不乐,亟为祈祷。未几,修墙,掘得钱百万,导意恶之,一皆不用。及悦病,导复梦一被甲持刀,自称蒋山侯,索食。食毕,作色谓导曰:公儿巳卖与他。言讫,觉。翌日,悦卒。
汉景帝好游猎,见虎不能得之,乃为珍馔祭所见之虎。帝乃梦虎曰:汝祭我,欲得我牙皮耶我自杀,从汝取之。明日,帝之山,果见此虎死在祭所,乃命剥取皮牙。余肉悉化为虎而去。
后汉马略,年十七,闭室读书。九年不出,三日一食,续命而已。乡里谓之潜龙。三十,谒桓帝,曰:我,贤人也。遂拜关内侯光州刺史。略弃官入海,恶虫猛兽悉避路。
《吕氏春秋》曰:齐有二烈士别于路,相与沽酒共饮。其人欲市肉,一人曰:子亦肉也,我亦肉也,无须往市。因以刀各割身肉递相食啖。须臾,酒与肉皆尽而俱死。
梁武帝大清三年,侯景反,围台城,远近不通。简文与太子大器为计,缚鸢飞空,告急于外。侯景谋臣谓景曰:此必厌胜术,不然即事达人。令左右射之。及堕,皆化为禽鸟飞去,不知所在。
《京房列传》曰:房临刑之时,谓人曰:吾死之后,客星入天井。举朝皆哀之。
王充《论衡》云:汉李子长为政,欲知囚情,以桐木刻为囚象,凿地为坎,致木人拷讯之,若正罪则木人不动,如冤枉则木人摇其头。精感立政,动神如此。
王子年《拾遗记》曰:燕昭王时,波弋国人贡茶芜之香,若焚,着衣而弥月不绝,过地则土石皆香,经朽木与腐草则皆荣秀,用熏枯骨则肌肉再生。
后汉明帝杨后,花面美色,有颠狂病,发则杀人。唯内傅孟召为文哀怨,后每读之,颠狂辄醒。时人语曰:孟召文,差颠狂。
《玉箱记》曰:前汉刘子光西征过山而渴,无水,子光在山间见一石人,问之曰:何处有水石人不答,乃拔剑斩石人。须臾,穷山水出。
齐王奂二子融、琛,同是殷夫人四月二日孪生,又以四月二日同刑于都市。
梁武太清元年,岳阳郡民王保幸种田六顷,悉生嘉禾。
周厉王时,北斗与三台并流,不知其所。厉王没后,两主星复见。
《搜神记》:吴时,葛祚为衡阳太守,先有大查当江损行舟,若祠祭者,查浮可见;不祭者,辄沈,暗覆行舟。祚造大斧数十,明旦往伐之。其夕,汹汹然,波浪振惊,查浮,遂移去,不为江中之患.人立碑,以诵祚之德也。
干宝《搜神记》曰:零陵太守史满有女,悦书吏,乃密使侍婢取吏食余残水,饮之,遂有孕。十月而生一子,及岁,太守使抱出门,儿匍匐入吏怀,吏推之仆地,化为水。具省前事,太守以女妻吏。
司马懿拜司空日,夜有人扣门请见,自称白虎使者,皆衣白衣,怀中探一物,内懿手中,戒曰:两世慎勿开,墓中绝。言讫不见。懿曰:此或数也。遂开视之,乃金龙子,长三四寸,背上有铭云:父子从我受重火。至武帝受禅,世墓中绝,元帝渡江,都建邺。
《三峡录》云:宋顺帝升明二年,峡人微生亮于溪中钓得一白鱼,长三尺,投置船中,以草覆之。及归,取烹之,见一美女道下,洁白端丽,年可十六七。自称高唐之女,偶化鱼游,为君所得。亮曰:既为人,能为妻否女曰:冥契使然,何为不得其后三年为亮妻。女曰:数以足矣,请归高唐。亮曰:何时复来答曰:情不可忘,有思即复至。其后一岁三四往,不知所终。
- 推荐作品:
- 集
- 十三经
- 诗经
- 左传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孟子
- 公羊传
- 谷梁传
- 其他经学
- 易传
- 子夏易传
- 白虎通义
- 后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晋书
- 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北史
- 梁书
- 北齐书
- 陈书
- 南齐书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过江七事
- 杂史
- 战国策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平宋录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明儒学案
- 高士传
- 英雄记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蛮书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读通鉴论
- 史通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说苑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帝范
- 潜夫论
- 中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将苑
- 吴子
- 尉缭子
- 司马法
- 兵法二十四篇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法家
- 管子
- 商君书
- 慎子
- 邓析子
- 医家
- 齐民要术
- 北山酒经
- 本草纲目
- 难经
- 金匮要略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饮膳正要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撼龙经
- 疑龙经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灵城精义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鬼谷子
- 墨子
- 淮南子
- 格言联璧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类书
- 艺文类聚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红楼梦
- 儒林外史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喻世明言
- 剪灯新话
- 幽明录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杨家将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朝野佥载
- 河东记
- 白牡丹
- 幻中游
- 小八义
- 春秋配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海国春秋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心经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中说
- 知言
- 老子
- 庄子
- 阴符经
- 列子
- 黄帝四经
- 神仙传
- 悟真篇
- 文子
- 文始真经
- 亢仓子
- 诗文评
- 昭明文选
- 幽梦影
- 呻吟语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词曲
- 牡丹亭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