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仙过海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明之神魔小说:《四游记》,其书凡四种,一曰《上洞八仙传》,亦名《八仙出处东游记传》。传言铁拐得道,度钟离权,权度吕洞宾,二人又共度韩湘曹友,张果蓝采和何仙姑则别成道,是为八仙。一日俱赴蟠桃大会,归途各履宝物渡海,有龙子爱蓝采和所踏玉版,摄而夺之,遂大战。八仙‘火烧东洋',龙王败绩,请天兵来助,后得观音和解,乃各谢去,而‘天渊迥别天下太平'之候,自此始矣。书中文言俗语间出,事亦往往不相属,,盖杂取民间传说作之。又据《东游记传》,八仙过海时,吕洞宾倡议,谓不得乘云而过,须各以物投水,乘所投之物而过。于是,铁拐李投杖水中,自立其上,乘风逐浪而渡;韩湘子以花篮投水中而渡;吕洞宾以箫管投水中而渡;蓝采和以拍版投水而渡。其余张果老、曹国舅、汉钟离、何仙姑等亦各以纸驴、玉版、鼓、竹罩投水中而渡。终俱得渡海。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脉望馆抄校本《也是园古今杂剧》有《争玉版八仙过海》一剧,即演斯事。
- 推荐作品:
- 十三经
- 左传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尔雅
- 公羊传
- 易经
- 笠翁对韵
- 易传
- 匡谬正俗
- 后汉书
- 宋史
- 晋书
- 旧唐书
- 新五代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北史
- 梁书
- 辽史
- 明季南略
- 续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杂史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五代史阙文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平宋录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载记
- 吴越春秋
- 万历野获编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庐山记
- 史评
- 读通鉴论
- 传习录
- 儒家
- 三字经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国语
- 孔子家语
- 说苑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潜夫论
- 中论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司马法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便宜十六策
- 虎钤经
- 法家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医家
- 农家
- 北山酒经
- 黄帝内经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濒湖脉学
- 针灸大成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温病条辨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渊海子平
- 葬书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焦氏易林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艺术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谱录
- 杂家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夜航船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公孙龙子
- 南越笔记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避暑录话
- 类书
- 宣室志
- 小说家
- 水浒传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幽明录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狄公案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常言道
- 何典
- 夷坚志
- 杨家将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说岳全传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小五义
- 春秋配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知言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子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尹文子
- 刘子
- 诗文评
- 总集
- 昭明文选
- 别集
- 曾国藩家书
- 呻吟语
- 郁离子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训蒙骈句
- 诗人玉屑
- 词曲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长生殿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