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绍
《词源》的著者张炎,字叔夏,号玉田,又号乐笑翁,宋元间词人。祖籍凤翔府成纪,家居临安。南宋中兴四将张俊的六世孙。祖父张濡,父张枢,皆能词善音律。宋亡,张濡被元人所杀。张炎落拓浪游。元世祖至元二十七年,北游大都。后失意南归,漫游江浙各地,曾设卜肆于四明,潦倒以死。著有《山中白云词》8卷,有中 华书局1983年吴则虞辑校本;《词源》2卷,有《词话丛 编》本及人民文学出版社版夏承焘校注本。
张炎词作,今存300多首。早年词学周邦彦,又深受姜夔词风的影响,注重格律、形式技巧,内容多写湖山游赏,风花雪月,鼓吹春声于繁华世界,飘飘征情,节节弄拍,嘲明月以谑乐,卖落花而赔笑,反映了贵族公子的悠闲生活。宋亡,国破家亡的伤痛,浪迹江湖的凄苦,使其词风渐变。张炎长于写景咏物,格调凄清,情思宛转。如〔解连环〕《孤雁》写道: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刻画孤雁的神态精妙,寄情幽远,传诵一时,人称为张孤雁。,又如〔南浦〕《春水》,写得形神兼胜。邓牧称此词绝唱今古,人以‘张春水'目之。另外象〔高阳台〕《西湖春感》:能几番游?看花又是明年。〔甘州〕:记玉关踏雪事清游,寒气脆貂裘。以及〔月下笛〕:万里孤云,清游渐远,故人何处?等多寓伤今怀昔之情,凄楚苍凉。至于他与王沂孙、周密等交游唱和,所写的不少咏叹遗民身世的词作,尤能见亡国之音哀以思的特点。
张炎词作音律协洽,句琢字炼,雅丽清畅。《四库全书总目》称其词苍凉激楚,即景抒情,备写其身世盛衰之感,非徒以翦红刻翠为工。至其研究声律,尤得神解,以之接武姜夔、居然后劲。后世亦以姜、张并称。清初浙西词派极力推尊姜夔、张炎。朱□尊有家白石而户玉田之说,并自称倚新声玉田差近。
- 推荐作品:
- 经
- 集
- 十三经
- 尚书
- 左传
- 周礼
- 孝经
- 论语
- 孟子
- 尔雅
- 谷梁传
- 中庸
- 笠翁对韵
- 易传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正史
- 三国志
- 明史
- 晋书
- 新唐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魏书
- 周书
- 南史
- 梁书
- 辽史
- 陈书
- 续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九州春秋
- 平宋录
- 列女传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十六国春秋
- 英雄记
- 载记
- 越绝书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庐山记
- 政书
- 读通鉴论
- 儒家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弟子规
- 孔子家语
- 说苑
- 盐铁论
- 潜夫论
- 中论
- 兵家
- 三十六计
- 素书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将苑
- 尉缭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虎钤经
- 管子
- 商君书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金匮要略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神峰通考
- 葬法倒杖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棋经十三篇
- 艺舟双楫
- 园冶
- 书目答问
- 吕氏春秋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老老恒言
- 金楼子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类书
- 艺文类聚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聊斋志异
- 儒林外史
- 太平广记
- 博物志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隋唐演义
- 东游记
- 古今谭概
- 三刻拍案惊奇
- 常言道
- 海上花列传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荡寇志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幻中游
- 独异志
- 小八义
- 春秋配
- 开辟演义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释家
- 中说
- 道家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庭经
- 太玄经
- 悟真篇
- 文子
- 老子想尔注
- 尹文子
- 古文观止
- 幽梦影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随园诗话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长生殿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