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下·右南大吉录
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
〔1〕古之教者,教以人伦:后世记诵词章之习起,而先王之教亡。今教童子,惟当以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为专务;其栽培涵养之方,则宜诱之歌诗以发其志意,导之习礼以肃其威仪,讽之读书以开其知觉。今人往往以歌诗、习礼为不切时务,此皆末俗庸鄙之见,乌足以知古人立教之意哉!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痿。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譬之时雨春风,沾被卉木,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若冰霜剥落,则生意萧索,日就枯槁矣:故凡诱之歌诗者,非但发其志意而已,亦所以泄其跳号呼啸于咏歌,宣其幽抑结滞于音节也:导之习礼者,非但肃其威仪而已,亦所以周旋揖让而动荡其血脉,拜起屈伸而固束其筋骸也:讽之读书者,非但开其知觉而已,亦所以沈潜反复而存其心,抑扬讽诵以宣其志也:凡此皆所以顺导其志意,调理其性情,潜消其鄙吝,默化其粗顽,日使之渐于礼义而不苦其难,人于中和而不知其故,是盖先王立教之微意也;若近世之训蒙稚者,日惟督以句读课仿,责其检束而不知导之以礼,求其聪明而不知养之以善,鞭挞绳缚,若待拘囚;彼视学舍如囹狱而不肯入,视师长如寇仇而不欲见,窥避掩覆以遂其嬉游,设诈饰诡以肆其顽鄙,偷薄庸劣,日趋下流。是盖驱之于恶而求其为善也,何可得乎!凡吾所以教,其意实在于此。恐时俗不察,视以为迂,且吾亦将去,故特叮咛以告。尔诸教读其务体吾意,永以为训,毋辄因时俗之言,妀废其绳墨,庶成“蒙以养正”之功矣,念之念之!
教约
〔2〕每日清晨,诸生参揖毕,教读以次偏询诸生:在家所以爱亲敬畏之心,得无懈忽未能真切否?温清定省之仪,得无亏缺未能实践否?往来街衢步趋礼节,得无放荡未能谨饬否?一应言行心术,得无欺妄非僻未能忠信笃敬否?诸童子务要各以实对,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教读复随时就事,曲加诲谕开发,然后各退就席肄业。
〔3〕凡歌诗须要整容定气,清朗其声音,均审其节调,毋躁而急,毋荡而嚣,毋馁而慑;久则精神宣畅,心气和平矣。每学量童生多寡分为四班。每日轮一班歌诗,其余皆就席敛容肃听;每五日则总四班递歌于本学。每朔望集各学会歌于书院。
〔4〕凡习礼需要澄心肃虑,审其仪节,度其容止,毋忽而惰,毋沮而怍,毋径而野,从容而不失之迂缓,修谨而不失之拘局。久则礼貌习熟,德性坚定矣。童生班次皆如歌诗。每间一日则轮一班习礼,其余皆就席歛容肃观。习礼之日,免其课仿。每十日则总四班递习于本学。每朔望则集各学会习于书院。
〔5〕凡授书不在徒多,但贵精熟,量其资禀,能二百字者止可挼以一百字,常使精神力量有余,则无厌苦之患,而有自得之美。讽诵之际;务令专心一志,口诵心惟,字字句句紬绎反复,抑扬其音节,宽虚其心意,久则义礼浃洽,聪明日开矣。
〔6〕每日工夫,先考德,次背书诵书,次习礼或作课仿,次复诵书讲书,次歌诗。凡习礼歌诗之数,皆所以常存童子之心,使其乐习不倦,而无瑕及于邪僻。教者如此,则知所施矣。虽然,此其大略也;神而明之,则存乎其人。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集
- 十三经
- 尚书
- 周礼
- 仪礼
- 孟子
- 尔雅
- 公羊传
- 易经
- 子夏易传
- 匡谬正俗
- 正史
- 史记
- 三国志
- 清史稿
- 隋书
- 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魏书
- 南史
- 北史
- 北齐书
- 辽史
- 陈书
- 南齐书
- 明季南略
- 续资治通鉴
- 纪事本末
- 三朝北盟会编
- 杂史
- 五代新说
- 战国策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别史
- 平宋录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十六国春秋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地理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史评
- 史通
- 菜根谭
- 三字经
- 幼学琼林
- 孔子家语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六韬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将苑
- 吴子
- 乾坤大略
- 李卫公问对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管子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扬子法言
- 医家
- 天工开物
- 北山酒经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艺舟双楫
- 谱录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墨子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笑林广记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权谋残卷
- 清代名人轶事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类书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小说家
- 山海经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阅微草堂笔记
- 博物志
- 镜花缘
- 东周列国志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鬼神传
- 常言道
- 海上花列传
- 南游记
- 夷坚志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雷峰塔奇传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李公案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小五义
- 白牡丹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隋唐两朝志传
- 声律启蒙
- 释家
- 心经
- 了凡四训
- 知言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阴符经
- 黄庭经
- 云笈七签
- 文子
- 文始真经
- 尹文子
- 刘子
- 诗文评
- 总集
- 浮生六记
- 日知录
- 伯牙琴
- 随园诗话
- 训蒙骈句
- 诗人玉屑
- 牡丹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