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背景
《长生殿》的故事来自于唐朝开元天宝年间的史实。唐明皇杨贵妃的故事在安史之乱以后便开始在民间流传,并经常为文人的创作所采用。晚唐的诗人白居易就写过长诗《长恨歌》,同时的陈鸿写过传奇《长恨歌传》,这些都是有高度艺术成就的作品。
元明以来,无论诸宫调、院本、杂剧、南戏、传奇、弹词、鼓词中,都有有关这个故事的创作,例如明人吴世美有传奇《惊鸿记》。在这些作品中,有的着重描写他们荒淫的宫廷生活,有的侧重描写他们的爱情,具有浓厚的悲剧意味。元杂剧在清代已无法直接演出,而《惊鸿记》中涉秽的情节让人不满,所以,为这样一个人所熟知的历史故事编写一种较为完美的演出剧本,是《长生殿》创作的主要动因。
《长生殿》取材广博。主要取材于:白居易《长恨歌》、陈鸿《长恨歌传》。 元白仁甫之《梧桐雨》。王伯成《天宝遗事诸宫调》。
洪昇在作《长生殿》前,先写《沉香亭》一剧,取明皇贵妃事。其后又去李白,加入李泌辅肃宗事,改名《舞霓裳》。更删杨妃、安禄山秽事,增其归蓬莱、唐明皇游月宫事,专写两人生死之情,遂定名为《长生殿》。前后增改,十余年凡三易稿。足见其辛勤、严肃,不轻易如此。《长生殿·自序》作于康熙十八年,据说《长生殿》剧本的创作,是受庄亲王世子所请。
- 推荐作品:
- 子
- 诗经
- 尚书
- 礼记
- 仪礼
- 论语
- 谷梁传
- 易经
- 中庸
- 大学
- 笠翁对韵
- 文昌孝经
- 匡谬正俗
- 史记
- 后汉书
- 宋史
- 晋书
- 新唐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北史
- 金史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明季北略
- 过江七事
- 杂史
- 五代新说
- 松漠纪闻
- 靖康传信录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平宋录
- 列女传
- 十七史百将传
- 明儒学案
- 载记
- 越绝书
- 江南野史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武林旧事
- 都城纪胜
- 庐山记
- 政书
- 通典
- 史通
- 传习录
- 儒家
- 三字经
- 荀子
- 弟子规
- 围炉夜话
- 国语
- 孔子家语
- 近思录
- 北溪字义
- 三十六计
- 六韬
- 三略
- 吴子
- 尉缭子
- 李卫公问对
- 便宜十六策
- 虎钤经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医家
- 农家
- 天工开物
- 农桑辑要
- 黄帝内经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四圣心源
- 医学源流论
- 三命通会
- 葬书
- 九章算术
- 神峰通考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棋经十三篇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谱录
- 茶经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杂家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颜氏家训
- 论衡
- 权谋残卷
- 清代名人轶事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小说家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红楼梦
- 搜神记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东游记
- 三侠五义
- 鬼神传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三遂平妖传
- 何典
- 杨家将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女仙外史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后汉演义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南史演义
- 小五义
- 幻中游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声律启蒙
- 释家
- 心经
- 道家
- 老子
- 黄帝四经
- 神仙传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亢仓子
- 尹文子
- 诗文评
- 总集
- 昭明文选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龙川别志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诗人玉屑
- 牡丹亭
- 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