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之造
凡采茶,在二月,三月,四月之间。茶之笋者,竽烂石沃土,长四、五寸,若薇蕨始抽,凌露采焉。茶之芽者,发于丛薄之上,有三枝、四枝、五枝者,选其中枝颖拔者采焉。其日,有雨不采,晴有云不采;晴,采之、蒸之、捣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
茶有千万状,卤莽而言,如胡人靴者,蹙缩然;[原注:京锥文也。]犎牛臆者,廉襜然;[原注:犎,音朋,野牛也。]浮云出山者,轮[囗禾]然;轻飙拂水也。又如新治地者,遇暴雨流潦之所经;此皆茶之精腴。有如竹箨者,枝干坚实,艰于蒸捣,故其形籭簁然;有如霜荷者,茎叶凋沮,易其状貌,故厥状委悴然;此皆茶之瘠老者也。
自采至于封,七经目。自胡靴至于霜荷,八等。或以光黑平正言佳者,斯鉴之下也。以皱黄坳垤言佳者,鉴之次也。若皆言佳及皆言不佳者,鉴之上也。何者?出膏者光,含膏者皱,宿制者则黑,日成者则黄;蒸压则平正,纵之则坳垤;此茶与草木叶一也。茶之否臧,存于口决。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论语
- 孟子
- 谷梁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中庸
- 大学
- 笠翁对韵
- 子夏易传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史记
- 三国志
- 汉书
- 后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晋书
- 旧唐书
- 隋书
- 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魏书
- 陈书
- 南齐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别史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高士传
- 万历野获编
- 地理
- 洛阳伽蓝记
- 华阳国志
- 蛮书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政书
- 读通鉴论
- 史通
- 儒家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国语
- 说苑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北溪字义
- 兵家
- 孙子兵法
- 六韬
- 将苑
- 尉缭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历代兵制
- 投笔肤谈
- 韩非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扬子法言
- 医家
- 农家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针灸大成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九章算术
- 神峰通考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谱录
- 茶经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墨子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夜航船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风俗演义
- 类书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世说新语
- 三国演义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镜花缘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幽明录
- 二刻拍案惊奇
- 唐传奇
- 子不语
- 东游记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雍正剑侠图
- 穆天子传
- 北游记
- 何典
- 南游记
- 夷坚志
- 杨家将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老残游记续集
- 大唐新语
- 小五义
- 幻中游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两晋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释家
- 心经
- 了凡四训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道家
- 庄子
- 阴符经
- 列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太玄经
- 悟真篇
- 老子想尔注
- 总集
- 昭明文选
- 浮生六记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诗人玉屑
- 牡丹亭
- 桃花扇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