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五 为政篇·禀祖父母·报告考差信
孙男国藩跪禀
祖父母大人万福金安。五月廿九日接到家中第二号信,系三月初一发。六月初二日接第三号信,系四月十八发的,具悉家中老幼平安,百事顺遂,欣幸之至!六弟下省读书,从其所愿,情意既畅,志气必奋,将来必有大成,可为祖父预贺。祖父去岁曾赐孙手书,今年又已半年,不知目力如何?下次信来,仍求亲笔书数语示孙。大考音信,不知开销报人钱若干?
孙自今年来,身体不甚好,幸加意保养,得以无恙。大考以后,全未用功;五月初六日考差,孙妥当完卷,虽无毛病,亦无好处。首题使诸大夫国人皆有所矜式,经题天下有道,则行有枝叶,诗题赋得角忝,得经字,共二百四十一人进常初八日派卷大臣十二人,每人分卷廿本。传闻取七本,不取者十三本,弥封未拆,故阅卷者亦不知所取何人,所黜何人,取与不取,一概进呈,恭侯钦定。外间谣言,某人第一,某人未取,仅不足凭,总待放差后方可略测端倪。亦有真第一而不得,有其未取而得差者,静以听之而已。同乡考差九人,皆妥当完卷。
孙在京平安,孙妇及曾孙兄妹皆如常。前所付报,谅已到家。高丽参目前难寄,容当觅便寄回。六弟在城南,孙已有信托陈尧农先生。同乡官皆如旧,黄正斋坐粮船来,已于六月初三到京。余容后禀。(道光二十三年六月初六日)
- 推荐作品:
- 子
- 集
- 左传
- 礼记
- 仪礼
- 论语
- 尔雅
- 谷梁传
- 其他经学
- 笠翁对韵
- 文昌孝经
- 匡谬正俗
- 三国志
- 汉书
- 明史
- 清史稿
- 隋书
- 魏书
- 旧五代史
- 梁书
- 北齐书
- 辽史
- 南齐书
- 明季南略
- 西夏书事
- 纪事本末
- 过江七事
- 杂史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靖康传信录
- 顺宗实录
- 传记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明儒学案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载记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地理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武林旧事
- 蛮书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政书
- 通典
- 史通
- 传习录
- 儒家
- 菜根谭
- 荀子
- 国语
- 近思录
- 潜夫论
- 中论
- 北溪字义
- 三十六计
- 素书
- 六韬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吴子
- 司马法
- 乾坤大略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韩非子
- 法家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邓析子
- 医家
- 农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黄帝内经
- 伤寒论
- 难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针灸大成
- 食疗本草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神相全编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九章算术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谱录
- 书目答问
- 杂家
- 吕氏春秋
- 百家姓
- 淮南子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夜航船
- 名贤集
- 容斋随笔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困学纪闻
- 金楼子
- 尚书正义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类书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醒世恒言
- 博物志
- 镜花缘
- 东周列国志
- 绿野仙踪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狄公案
- 穆天子传
- 常言道
- 何典
- 南游记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荡寇志
- 龙城录
- 后汉演义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独异志
- 薛刚反唐
- 唐摭言
- 林公案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毛公案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僧宝传
- 老子
- 阴符经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子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刘子
- 诗文评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幽梦影
- 日知录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词源
- 诗人玉屑
- 词曲
- 牡丹亭
- 桃花扇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