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七 为政篇·致诸弟·喜述得会试房差
四位老弟足下:
三月初六日,蒙皇上天恩,得会试分差,即于是日始阅卷。十八房每位分卷二百七十余,到廿三日头场即已看毕,廿四看二三场,到四月初四皆看完。各房荐卷,多少不等,多者或百余,少者亦荐六十四卷,而惟余中卷独多,共中十九人,他房皆不能及。十一日发榜,余即于是日出闱,在场月余,极清吉。
寓内眷口,大小平安。出闱数目、一切忙迫,人客络绎不绝。朱啸山于十六日出京,余寄有纹银百两,高丽参一斤半,书一包,内《子史精华》六套,《古文辞纂》二套,《绥寇纪略》一套,到家日查收。加紧有寿及等项,尚未办齐,待筠仙带归。十四日新进士复试,题曰“君子喻义”,赋得竹箭有筠,得行字。我县谢吉人中进士后,因一切不便,故邀来在余寓祝十五日接三日初十日家信,内有祖父父亲叔父手谕,及诸弟诗文并信。其文此次仅半日,忙不及改,准于下次付回。四弟信,所问盖窦牟窦痒巩兄弟,皆从昌黎游,去年所写牟尼,实误写尼字也。汪双池先生灿系雍正年间人,所著有《理学逢源》等书。郭筠仙翌臣兄弟,及冯树堂,俱要出京。寓内要另请先生,现尚未定,草布一二,祈贤弟禀堂上各位大人。今日上半天,已作了一函呈父亲大人,交朱啸山,大约六月可到。国藩手草。(道光二十年四月十五日)
- 推荐作品:
- 诗经
- 左传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孝经
- 论语
- 孟子
- 尔雅
- 其他经学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汉书
- 后汉书
- 宋史
- 隋书
- 周书
- 金史
- 梁书
- 辽史
- 陈书
- 南齐书
- 明季南略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过江七事
- 杂史
- 贞观政要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别史
- 平宋录
- 传记
- 唐才子传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载记
- 越绝书
- 江南野史
- 武林旧事
- 蛮书
- 岭外代答
- 政书
- 史通
- 传习录
- 儒家
- 三字经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孔子家语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中论
- 兵家
- 孙子兵法
- 六韬
- 孙膑兵法
- 尉缭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武经总要
- 便宜十六策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慎子
- 扬子法言
- 医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氾胜之书
- 本草纲目
- 难经
- 金匮要略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三命通会
- 渊海子平
- 葬书
- 九章算术
- 神峰通考
- 葬法倒杖
- 灵城精义
- 棋经十三篇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杂家
- 墨子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梦溪笔谈
- 朱子家训
- 容斋随笔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小说家
- 山海经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搜神记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唐传奇
- 隋唐演义
- 济公全传
- 孽海花
- 鬼神传
- 狄公案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常言道
- 何典
- 夷坚志
- 杨家将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朝野佥载
- 河东记
- 独异志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海国春秋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心经
- 了凡四训
- 五灯会元
- 中说
- 知言
- 道家
- 阴符经
- 列子
- 黄庭经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尹文子
- 刘子
- 诗文评
- 总集
- 古文观止
- 别集
- 冰鉴
- 浮生六记
- 幽梦影
- 呻吟语
- 郁离子
- 训蒙骈句
- 诗人玉屑
- 闲情偶寄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