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回 鸡宝山存孝显圣
鸡宝山存孝显圣
正值彦章搦战,晋王大叫:“快备马来,吾自出阵一遭!”此时晋王年已八十四岁,披挂上马,绰定唐刀,领兵出营。
彦章视之,见两面日月龙风旗,旗下有一将,额垂千条线,发绾一窝丝。如何打扮?
金甲金盔翡翠袍,腰间玉带束鲛绡。
坐下千里追风马,肩上横阻定唐刀。
王彦章正欲迎战,彦龙一马当先,问曰:“来者莫非晋王否?”晋王曰:“然!”彦龙曰:“汝将已被吾杀尽,尚敢自临阵耶!”晋王大骂曰:“这伙奸贼,夺吾大唐天下,天厌神怒,吾亲临阵取汝首级!”言罢,两马相交,双刀并举,怎见得?有诗为证:
刮地寒风声飒飒,硬战征袍声似擦。
逼逼剥剥马蹄鸣,叮叮噹噹袍枪甲。
你死我活不伏输,一往一来交战马。
兴心枪挑锦战袍,举意刀劈连环甲。
摩旗小校手连颠,擂鼓军郎槌乱打。
时,晋王年老,筋力衰败,战不数合,被彦龙杀得大败,拨马而走。已近黄昏,左侧彦龙赶下阵来。前走的,好似猛风吹败叶;后追的,恰如急雨打残花。追赶已无措手,大叫:“吾儿存孝!昔日汴梁赴会,汝曾救我,今吾死在须臾,汝何无灵!”言未绝,只见东南上一阵风,卷出两面飞虎旗,旗下是存孝,结束如生:虎磕脑乾坤少有,虎皮袍盖世无双。猊铠枪刀不惧,毕燕檛能取人魂。马上横担浑铁搠,五名马赛过蛟龙。
晋王叫:“勇南公吾儿!快来救我。”只见存孝一马当先,厉声大骂:“奸贼!吾在此等你多时。”彦龙大惊,叫声“苦也!”跌下马来,气绝身死。此时存孝,犹在云雾之中,叫声:“老父!儿与你相会一面,以完父子之情,梁兵自此势败,儿今辞别,朝天去了。”晋王回头看时,只见风清月朗,不见了存孝,独有王彦龙死在地上,余众各散逃生。晋王放声大哭,叫数声吾儿,死后还来救我一命。下马斩了彦龙首级而回。众王子并诸侯接见,哭诉前事,众皆嗟叹不已。
早有人报知王彦章,言:“李存孝搠打死彦龙,现今后面人马到了。”唬得王彦章魂不附体,慌忙上马,尽力加鞭,望后而走。本阵军兵,魂飞魄散,弃枪落刀,失盔抛甲,自相践踏,死者不计其数。咏史诗曰:
存孝当年吊伐勤,要将忠义报先君,
只因打虎追巢贼,死戮彦龙败敌军。
非是兵机无计策,只缘天意有攸分,
大唐基业今何在?惟有将军一古坟。
彦章走了一夜,离唐营二十里,死尸不绝,彦章点聚余将,复与唐家对面安营。此时,彦章一怒,枪挑名将一十六员落马,余皆放马逃生。
却说梁兵二十余万,用粮浩大,况诸郡荒旱,人皆相食,屋宇尽皆拆毁,军人无不掳掠,与唐军相拒一载有余,粮荆乃上表梁帝催粮。梁帝应付十万斛,军士支给不敷。彦章与朱友珪商议:“兵多粮少,如之奈何?”友珪曰:“吾正忧虑此事,粮食兵家大事,倘军心有变,难以区处。”彦章曰:“今天气炎热,且宜按兵不动,殿下亲往朝廷面奏,叫遣将应付粮米,克日到军前支给,才好与唐相拒。”
友珪披挂上马,带领数人,离了鸡宝山,行了数日,已至渝丘,到汴梁只隔一日程途。原来友珪结束,一如商贾相似,又值天气炎热,憩息于垂杨树下,只见路上往来之人,三三两两,互相递语曰:“大梁王朱温,甚是不仁,翁婚儿妇为妻,父纳子妻为妾。”友珪潜自听之,骇然大惊,安有此等之言?
遂自向前而问远近居民,众皆一惊。友珪暗思:“吾父禽兽之辈,不仁之心,甚于虎狼,吾若回朝,必遭其害,不如仍回鸡宝山,别图良策。”逸狂诗云:
堪叹朱温太不仁,翁婚儿妇灭人伦,
椒兰殿上频回首,天道谁言报不均。
友珪于是勒马急回本营,王彦章接见,诉知此事,别有良图,友珪从之。却说李晋王在帐中,整日忧闷,被水手杀做个闭门不出,猛想存孝尚留六员副将,在飞虎山守灵,急唤李嗣源,调取这一支人马前来助战。嗣源去了数日,六将已到,屯于北城,细作报知彦章,便欲移兵来打北城。李罕芝传令,叫五鼓造饭,平明大小军马都皆出城。城上虚插旌旗,遥张声势,军分二门而出。
却说王彦章,引兵列阵于北门外。当日晋兵分三门而出。
彦章亲上将台,看见城上,墙边尽是虚糊旌旗,无人守护。又见军士腰下,各束缚包裹。彦章心中暗忖:“晋兵必是粮尽,势孤力寡,先准备走路。”遂下将台传令云:“令两军分左右为翼,如前后得胜,尽力追赶,直待鸣金,方许退步。”就叫葛从周领住后军,亲自进兵。当日对阵,鼓声大振,彦章出马,在阵前。晋王自至门旗下,挥鞭指点:“谁人向前?”一将应声出马,乃安休休也。与彦章交锋,不十合,彦章枪刺安休休于马下。彦章大呼姓名搦战,唐将薛阿檀出马与彦章战十余合,又被刺死。唐阵势乱,众军先退。李罕芝、傅存审两个押后,彦章指两翼军冲出,晋兵大败,彦章自率大军,追赶至北城下,唐军皆不入城,皆望西北而去。
梁将李思安、刘知俊引前部尽赶,彦章见北城门大开,城上又无军马,指点中军抢城,数十骑当先而进。彦章在背后,加鞭纵马,直叉到雍城道边。城上薛铁山窃见彦章亲自先入,暗暗喝彩。一声梆子响,两边号弩齐发,箭如雨下,争先入门者尽落陷马坑去。彦章正勒马回,一箭正射中右臂,彦章翻身下马。贺黑虎从门内杀出,径来杀彦章。却得司马邺、张存敬两个死命救出城去了。军士突出,梁兵自相践踏,落堑填坑者无数。葛从周急收军时,李罕芝、傅存审分两路杀回,梁兵大败,却得尚让引一军从侧首截出救了。李罕芝引得胜军进城。
葛从周比及收拾败军,伤者数多。二将救彦章到帐中,唤行军医者,用铁镊镊出弩箭头,将金疮药塞掩疮口,只在帐中养病,按兵不动。
却说王彦章又斩了安休休等,威声大振,远近皆惊,连络不绝。晋王聚众商议曰:“彦章又据北城,如虎生翼,况累斩名将,吾兵锐气皆挫,此贼按兵不战,若一旦疮愈复出,谁能挡之。”李嗣源曰:“一人可破此贼。”晋王问:“是谁?”
昔五侯反太原时,存孝病挟的那人,姓高名思继,是山东郓州东平府人氏,因存孝放他还家,耕锄为活。儿去调取这人前来,破贼必矣!”晋王大喜,叫嗣源一行。
却说嗣源收拾行装,跨刀上马,直抵山东而来。访至高思继门首下马,二人相见大喜,尽诉前事。思继曰:“自勇南公擒我,饶了性命,回山东来,誓不与人相持,今已数年,自是善身三顷地,付首一张犁,不复再言武事。”嗣源见思继苦无相从之意,暗想此人,只可以言激之。嗣源曰:“天下王位各镇诸侯,皆闻将军之名,如雷灌耳,称羡不已。吾与王彦章交兵,被赶下阵来。我叫:‘彦章,今来赶我,不足为奇,汝欲为好汉,且停兵不战,吾闻山东浑铁枪白马高思继,世之英杰,有万夫不挡之勇,待我请来,与汝对敌。’王彦章听吾阵前夸言,忿然大叫:‘我再不来索战,待汝去请来,不来便罢,若到这鸡宝山来,我定擒住他!’”高思继听罢,激得心头火起,口内生烟,大叫:“左右快备白龙马宋,待我去擒此贼!”各披挂上马,遂离了山东,望鸡宝山进发。但见:日长步紧,风急行斜,好似流星不落地,犹如弩箭乍离弦。二人奔驰,不日已到唐营,来见晋王。晋王大喜,命坐慰劳了。晋王说:“王彦章斩首无算,军士丧气,请将军相助。”思继曰:“容吾观其动静。”晋王置酒待之。要知后事若何?且听下回分解。
卓吾子评
彦章杀伤晋兵无算,而李晋王若非勇南公显圣,几乎不免。
复又梁兵索战,征请高思继抵敌,似亦无聊之计耳!
- 推荐作品:
- 诗经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尔雅
- 公羊传
- 谷梁传
- 大学
- 易传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白虎通义
- 正史
- 晋书
- 旧唐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梁书
- 北齐书
- 辽史
- 陈书
- 南齐书
- 逸周书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奉天录
- 东观奏记
- 别史
- 传记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十六国春秋
- 吴越春秋
- 万历野获编
- 东京梦华录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政书
- 通典
- 读通鉴论
- 传习录
- 三字经
- 说苑
- 盐铁论
- 帝范
- 兵家
- 三十六计
- 素书
- 六韬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吴子
- 尉缭子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法家
- 商君书
- 慎子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齐民要术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神农本草经
- 针灸大成
- 食疗本草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天玉经
- 焦氏易林
- 月波洞中记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园冶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杂家
- 鬼谷子
- 吕氏春秋
- 百家姓
- 淮南子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名贤集
- 容斋随笔
- 权谋残卷
- 龙文鞭影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小说家
- 水浒传
- 聊斋志异
- 醒世恒言
- 封神演义
- 喻世明言
- 绿野仙踪
- 新齐谐
- 酉阳杂俎
- 子不语
- 东游记
- 孽海花
- 鬼神传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何典
- 南游记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龙城录
- 后汉演义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南史演义
- 白牡丹
- 独异志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僧宝传
- 道家
- 庄子
- 列子
- 神仙传
- 云笈七签
- 文子
- 亢仓子
- 诗文评
- 总集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别集
- 冰鉴
- 浮生六记
- 呻吟语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龙川别志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词曲
- 牡丹亭
- 长生殿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