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须眉
“须眉男子”。未有须眉不具可称男子者。“少年两道眉,临老一付须。”此言眉主早成,须主晚运也 。然而紫面无须自贵,暴腮缺须亦荣:郭令公半部不全,霍膘骁一副寡脸。此等间逢,毕竟有须眉者,十之九也。
人们常说“须眉男子”,这就是将须眉作为男子的代名词。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因为还没有见过既无胡须又无眉毛的人而称为是男子。人们还常说:“少年两道眉,临老一付须”。这两句话则是说,一个人少年时的命运如何,是要看眉毛的相,而晚年运气怎么样,则以看胡须为主。但是也有例外,脸面呈紫气,即使没有胡须,地位也会高贵;两腮突露者,就算胡须稀少,也能够声名显达;郭子仪虽然胡须稀疏,却位极人臣,富甲天下;霍去病虽然没有胡须 ,只是一副寡脸相 ,却功高盖世。但这种情况,不过只是偶然碰到,毕竟有胡须有眉毛的人,占百分之九十以上。
眉尚彩,彩者,杪处反光也。贵人有三层彩,有一二层者。所谓“文明气象”,宜疏爽不宜凝滞 。一望有乘风翔舞之势,上也;如泼墨者,最下。倒竖者,上也;下垂者,最下。长有起伏,短有神气;浓忌浮光,淡忌枯索。如剑者掌兵权,如帚者赴法场。个中亦有征范,不可不辨。但如压眼不利,散乱多忧,细而带媚,粗而无文,是最下乘。
眉崇尚光彩,而所谓的光彩,就是眉毛梢部闪现出的亮光。富贵的人,他眉毛的根处、中处、梢处共有三层光彩,当然有的只有两层,有的只有一层,通常所说的“文明之象”指的就是眉毛要疏密有致、清秀润朗,不要厚重呆板,又浓又密。远远望去,象两只凤在乘风翱翔,如一对龙在乘风飞舞,这就是上佳的眉相。如果象一团散浸的墨汁,则是最下等的眉相。双眉倒竖,呈倒八字形,是好的眉相。又眉下垂,呈八字形,是下等的相,眉毛如果比较长,就得要有起伏,如果比较短,就应该昂然有神,眉毛如果浓,不应该有虚浮的光,眉毛如果淡,切忌形状象一条干枯的绳子。双尽如果象两把锋利的宝剑,必将成为统领三军的将帅,而双眉如果象两把破旧的扫帚,则会有杀身之祸。另外,这里面,还有各种其他的迹象和征兆,不可不认真地加以辨识。但是,如果眉毛过长并压迫着双眼,使目光显得迟滞不利,眉毛散乱无序,使目光显得忧劳无神,眉形过于纤细并带有媚态,眉形过于粗阔,使其没有文秀之气,这些都是属于最下等的眉相。
须有多寡,取其与眉相称。多者,宜清、宜疏、宜缩、宜参差不齐;少者,宜光、宜健、宜圆、宜有情照顾。卷如螺纹,聪明豁达;长如解索,风流荣显;劲如张戟,位高权重;亮若银条,早登廊庙,皆宦途大器。紫须剑眉,声音洪壮;蓬然虬乱,尝见耳后,配以神骨清奇,不千里封侯,亦十年拜相。他如“辅须先长终不利”、“人中不见一世穷”、“鼻毛接须多滞晦”、“短毙遮口饿终身”,此其显而可见者耳。
胡须,有的人多,有的人少,无论是多还是少,都要与眉毛相和谐,相匹配。胡须多的应该清秀流畅,疏爽明朗,不直不硬,并且长短分明有致。胡须少的,就要润泽光亮,刚健挺直,气韵十足,并与其他部位相互照应。胡须如果象螺丝一样的弯曲,这人一定聪明,目光高远,豁然大度。胡须细长的,象磨损的绳子一样到处是细弯小曲,这种人生性风流倜傥,却没有淫乱之心,将来一定能名高位显。胡须刚劲有力,如一把张开的利戟,这种人将来一定当大官,掌重权。胡须清新明朗,象闪闪发光的银条,这种人年纪轻轻就为朝中大臣。以上这些都是仕途官场上的大材大器的人物。如果人的胡须是紫色,眉毛如利剑,声音洪亮粗壮。胡须象虬那样蓬松劲挺散乱,而且有对还长到耳朵后边去,这样的胡须,再有一副清爽和英俊的骨骼与精神。即使封不了千里之候,也能当十年的宰相。其他的胡须,如辅须先长出来,终究没有好处。人中没有胡须,一辈子受苦受穷。鼻毛连接胡须,命运不顺利,前景暗然。短髭长大了而遮住了嘴,一辈子忍饥挨饿等等。这些胡须的凶象,是显而易见的,这里,就用不着详细论述了。
- 推荐作品:
- 子
- 集
- 十三经
- 诗经
- 礼记
- 仪礼
- 孝经
- 论语
- 孟子
- 尔雅
- 公羊传
- 其他经学
- 中庸
- 易传
- 文昌孝经
- 白虎通义
- 正史
- 汉书
- 清史稿
- 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周书
- 北史
- 北齐书
- 南齐书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汉官六种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靖康传信录
- 奉天录
- 九州春秋
- 传记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明儒学案
- 载记
- 吴越春秋
- 万历野获编
- 大唐西域记
- 武林旧事
- 蛮书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史评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孔子家语
- 说苑
- 盐铁论
- 春秋繁露
- 潜夫论
- 三十六计
- 六韬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将苑
- 吴子
- 尉缭子
- 太白阴经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商君书
- 慎子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齐民要术
- 神农本草经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饮膳正要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天玉经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棋经十三篇
- 茶经
- 随园食单
- 杂家
- 鬼谷子
- 吕氏春秋
- 墨子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朱子家训
- 论衡
- 名贤集
- 容斋随笔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避暑录话
- 类书
- 太平御览
- 世说新语
- 三国演义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初刻拍案惊奇
- 幽明录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东游记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南游记
- 夷坚志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后汉演义
- 大唐新语
- 河东记
- 小五义
- 白牡丹
- 独异志
- 小八义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声律启蒙
- 心经
- 了凡四训
- 五灯会元
- 中说
- 僧宝传
- 老子
- 庄子
- 阴符经
- 列子
- 太玄经
- 悟真篇
- 文始真经
- 尹文子
- 诗文评
- 总集
- 别集
- 冰鉴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诗人玉屑
- 词曲
- 牡丹亭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