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合战
凡兵散则势弱,聚则势强,兵家之常情也。若我兵分屯数处,敌若以众攻我,当合军以击之。法曰:“聚不聚为孤旅。”
凡是兵力分散,战斗力就薄弱;兵力集中,战斗力就强大,这是兵家通常所熟识的一般原则。如果我军分兵屯驻多处,敌人大军向我进攻,我就应当集中兵力予以迎击。诚如兵法所说:“应该集中兵力时而不集中,就成为自己削弱自己的‘孤旅’了。”
开元时,吐蕃入寇,报新城之役,晨压官军,众寡不敌,师人皆惧焉。王忠嗣策马而进,左右驰突,如此无不辟易,出而复合,杀数百人,贼众遂乱。三军翼而击之,吐蕃大败。
唐玄宗开元年间,吐蕃军进犯大唐边界,企图报唐军进驻新城之仇。吐蕃军一大早就迫近唐军营阵。由于双方兵力相差悬殊,唐军士兵人人恐慌。但唐军将领王忠嗣,却以无所畏惧的姿态策马迎战敌人,他挥军向敌人左右两翼奔驰突击,所到之处敌人无不惊惧而退。冲进冲出杀死敌军数百人,致使吐蕃溃不成军。接着王忠嗣乘敌人混乱的时机,集中三军兵力对敌实施猛烈侧击,吐蕃军大败。
- 推荐作品:
- 经
- 十三经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孝经
- 论语
- 孟子
- 尔雅
- 公羊传
- 谷梁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中庸
- 笠翁对韵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白虎通义
- 正史
- 明史
- 清史稿
- 新五代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南史
- 北史
- 梁书
- 北齐书
- 辽史
- 南齐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续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杂史
- 五代新说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平宋录
- 传记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明儒学案
- 英雄记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地理
- 水经注
- 吴船录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读通鉴论
- 三字经
- 荀子
- 说苑
- 盐铁论
- 春秋繁露
- 帝范
- 潜夫论
- 中论
- 兵家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六韬
- 三略
- 将苑
- 吴子
- 司马法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管子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医家
- 农家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针灸大成
- 食疗本草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滴天髓阐微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艺舟双楫
- 茶经
- 随园食单
- 杂家
- 吕氏春秋
- 墨子
- 淮南子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名贤集
- 容斋随笔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类书
- 太平御览
- 搜神后记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警世通言
- 醒世恒言
- 封神演义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酉阳杂俎
- 子不语
- 东游记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三遂平妖传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后汉演义
- 老残游记续集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白牡丹
- 幻中游
- 独异志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声律启蒙
- 心经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中说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道家
- 老子
- 庄子
- 阴符经
- 黄帝四经
- 神仙传
- 云笈七签
- 文始真经
- 尹文子
- 冰鉴
- 幽梦影
- 呻吟语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诗人玉屑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春秋